运动中的disc之跑步。

运动中的DISC之跑步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运动中的disc之跑步。



主题分为4个模块

分别是 disc理论模型。用DISC解析自己在运动中调动的特质,跑步运动中特定人群 Disc识别。行为过当及应对策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一模块disc理论模型。

第二模块我的跑步经历解析。

最早的跑步,不是为了拿到名次,也不是能跑多快,而是在这个过程,会把跑步当成一种挑战,在挑战的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

而且跑步可以让人获得自信心并有掌控感。

有时是在林间早上,有时在傍晚用江滩,跑过繁华市,经过荒山野岭,清风徐徐快意人生,在过程中我也在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个阶段是目标导向,也就是d特质明显。

随着跑步时间久了,总会遇到几位经常跑步的好友,慢慢的就互加好友进入跑圈。每天发发跑步的打卡,相互鼓励,偶尔还约出来聚聚,一起参加马拉松比赛,交流感情。这个阶段用I的特质给自己增加了内在动力。

后来是自己S特质行为过当,不懂取舍别人的邀约都会参加,对马拉松不知敬畏,遇见马拉松就报名,而且绝不放弃,过量跑步而严重受伤。

跑休半年,坚定信念,用C特质来分析自己,制订计划方案。最后是DISC都开始发挥作用,作自己的跑步教练,恢复状况,重拾信心,享受跑步。

详细跑步经历都在石墨文档里。

《跑步能带来多少可能》


目录跑步运动中特定人群 Disc识别

D型运动者

D型人的运动行为表现


1.精力旺盛。

2.行事直接、果断。

3.企图心。

4.没有耐心。

5.强烈的自尊心。



D型人的运动压力来源

1.运动表现跟不上期望。

2.工作生活的平衡度。

3.对手表现比自己要好。

4.无法掌握环境。

5.无法掌握结果。


D型人的运动情绪反应

1.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赛事奖牌,奖牌越多也代表征服了更多的马拉松。

2.赛道上在遇到别人超越时,很容易累积出更强的斗志。

3.月跑量能到500+公里,在普通人眼中被视为痴狂。 

4.不找借口,没有完成不的卡,哪怕加班再忙,就着路灯继续打卡。

5.对人较不敏感,对别人的感受是不会在意的。

6.喜欢挑战自己极限,马拉松,越野赛事,铁三不在话下,一百天一百个马,甚至跑地球


D型人在运动中调适

1.跑步取胜不是全部,同时平衡工作、生活、家庭关系。

2.不要人之所欲强加于人,人对身体的掌控没那么强。

3.D很喜欢设定目标,适度把目标降低一点,可增加很多回旋的空间。

4.要先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才能求改善。

5.自制一点,冷静一点,轻松一点,发脾气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6.休息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D特质明显的人,注重目标和结果,但是跑步能力的提升不一朝一夕就能突然增强。D特质的人更有可能过度增强跑步强度。对初学者来讲里程数,训练距离频率或是强度,最好不要超过了上一周训练量的10%,为了进步得更快一点就犯了基本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度训练结果非但没有跑得更快,还让自己受伤了。

而且每周提升强度幅度不能超过10%~15%否则容易受伤的。在这个幅度里,通常你的身体是能够承受的。

这里用的是超量恢复这个运动概念,如果你无法恢复,那就会是过量,伤痛和损害是持续积累的。

优质恢复的时间是该多少呢?

答案是48小时。

那么如何监测到是否运动过量?

你可以在醒来之后立刻记录自己早晨的脉搏。通过积累大约两周的脉搏数量计算出平均值。

如果训练过后心率高于平均数的5%为轻松,如果高于10%就是不正常的,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

如果脉搏居高不下超过一周,请立即找医生检查,看是否有服药,荷尔蒙,新陈代谢的问题。

就算你的心肺功能肌肉系统能够承受,但如果膝盖或肌腱疼痛,那么说明你的训练速度还是过快,强度还是过高。

聆听身体的声音,在你跑步过程中,你的身体中会有各种应激的反应,甚至轻微的疼痛,你需要提高自己的感知力。

人的各种部位与系统是复杂的.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相互配合作用才会产生势能。在这个过程中既能独立运转,又可互相支持,如果某一个部位或系统失衡,整个身体就会陷入不平衡,状态伤害风险就会加大。

比如在跑步过程中,支撑系统可以支撑我30分钟,过了之后那么就会用我的韧带,甚至其他部位去代偿。这时就会发生摇晃,甚至是刻意的去迈大步。让你的运动链条,发力产生偏移。有时候你的腿部的力量不够支撑,但是却发现疼痛点在你的腰部,这些其他部位承受了他本不该承受的力量,你觉得自己可以坚持,实际上你在耗损自己的身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