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鸡娃鸡的不是娃,鸡的是焦虑的父母!这话,道出了绝大多数普通孩子家长的心声。
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培优班,一到周末,孩子比在学校还忙,家长比上班还累,陪着孩子穿梭于各个所谓的班。成绩有没有提上去,各执己见,但至少给了家长心里安慰:我为孩子付出了,尽力了,学了总比没学强!
作为一名家有两娃,一个三年级,一个即将上幼儿园的老母亲,曾经也很佛系,抱着顺其自然发展心态一路走到小学三年级。忽然发现,我好像走偏了。当第一次月考老师在班里给孩子公布分数之后,面对不上不下的成绩,我紧张,着急,自责。渐渐发现,班级的前几名,都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在父母的重视下,有条不紊的前进,我真是后知后觉。
从那天开始,我也走上了鸡娃这条路。当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各种报班。我没有报一个班。只是开始了有目的性的学习,每天规定一定的任务量去完成。
我认为,鸡娃是一定要鸡的。都说人的潜力无限。但是,前提是,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来针对性的鸡,切不可好高骛远,揠苗助长。同时,报培训班,不能跟风,如果孩子成绩不错,想要拔尖,那么可以报培优类的,如果孩子成绩跟不上,那就需要报辅导班,当然,家长能自己辅导的最好自己辅导,省时省力省钱。如果成绩中等,我认为,先把校内的先强化了再考虑别的吧!因为大多数培训机构都是针对大众学生,成绩还可以的去了,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提高不了几分。与其时间花在这上面,不如多去做几套名校真卷来的快。
以上是鄙人拙见,各位大神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