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我常常为了这个问题困扰。我不是害怕死亡,而是觉得没有追求像是白活了。感觉人死后就会消失,仿佛没有存在过,想到就会很悲哀。
直到有次无意中看到《活着》这本书。才明白就像序中写着: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作者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写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奖。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余华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
当年红极一时的动画片,无数孩子模仿的对象,甚至引起广电总局的注意。《红猫蓝兔七侠传》、《神厨小福贵》和《奇奇颗颗历险记》能有那么成功,是因为它背后的人,就是取决于它的文化顾问余华。
《活着》讲的是主人公福贵,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染上赌钱输了整个家底。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少爷到一无所有,父亲也为此气死。后来母亲病重去镇上请郎中被抓去当兵。历经生死等他回来时,母亲死了,女儿也因生病哑了。
这只是苦难的开始,妻子得了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子因血型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血被抽光而亡。女儿与二喜结婚生下一名男婴,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没多久妻子也去世。二喜也在工作中被水泥板夹死。留下年幼的外孙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却因自己大意导致外孙吃多豆子被撑死。生活的苦难一次又一次降临在福贵身上,他却陪着一头老牛艰强乐观的活了下来。
就像最后福贵说的:这辈子说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我总认为没有追求,就没有活着的意义。读完《活着》才理能,生命只是一种存在而已,不管这个世界让你多绝望,都要顽强的活着,你才发现什么才是活着最重要的。并努力活的精彩、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