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每一个人内心中都有的,我们可以在不断扩而充之的情况下,让我们自身的生理不断的发光,不断的成就自我。仁政是君王在行政的时候需要采取的纲领,比如孔子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基本的伦理纲常和道德底线,而问到就是我们在具体行政的时候可以采取的手段,比如“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等。
仁也就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有的,我们需要不断的扩充,是通过学习去让他不断的展现出来,仁其实也就是在求天爵,我们不需要任何的地位,不需要美好的物质生活,甚至可以曲肱而枕之,但仍然可以不断的内求。其实也就是我们说的天爵和人爵的问题。
那么有仁之人,把自己的仁心推到政治的领域上,也就变成了仁政,而往往能够把仁心推到政治领域的人,其实也就是君主,同时仁政也代表着我们需要遵守一个国家基本的伦理纲常和道德底线,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一环都有每一环的礼法,君王对臣子要仁,臣子对君王要忠。父亲对儿子要慈,儿子的父亲要孝。当然同时仁政也是孔子提出的政治一个概念,所以实行仁政的君王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恢复周礼,推行仁政,庶之富之教之,忠于周天子。如果我们理解狭义的仁政,那么到了孟子的时代,仁政已经毫无被实现的可能性了,当然如果我们理解成广义的人证,那它其实就是一个我上面所讲的伦理。
到了望道广义的望道,也就是具体在行政的时候要有的手段,具体用孟子的话总结起来,应该有5条分别是: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关讥而不征,耕者助而不税,廛无夫里之布。而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最后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天下归心。与之相反的是霸道霸道希望的是天下归一。当然,如果我们理解成狭义的王道,那就是王道和仁政本身也是有区别的王道,希望的是能让自己的国君统一天下,而并不是听从周天子的安排,甚至是恢复周礼推行仁政,其实也就是在时代不断演进的情况下,孟子对于孔子的思想的改进。
当然这三者本身也是有关系的,那就是他们都要求的是做任何事都要从心而发,固然在行王道的时候,君王可以不有德性,可是他行出来的也需要有仁政,并且在不断的过程中修自己的德,其实这也是早期儒家都有的问题,不管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从心而发的仁心,还是孔子所提的仁政又或是孟子所提的王道,他们都是早期儒家共性的问题,那就是道统和政统不分,所以这也是我们在复兴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