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介绍三种让人变得更加乐观的方法。
第一,接受挑战,采取行动。
乐观是一种诠释世界的方式,并不是盲目的自我感觉良好。
Albert Bendura一直致力于反对“感觉良好”的理念。所谓“感觉良好”的理念就是,告诉孩子们你好棒!好聪明!好优秀!每天早上站在镜子前对自己说:“我是最优秀的!我是最棒的!”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和我们自己的自尊,让我们变得更幸福。
事实上这是错的,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习惯,会给自己和孩子的自尊造成很严重的伤害。与其是空谈,不如行动。不断的去挑战自己的人生,勤奋努力,失败后的不放弃,摔倒后的再次爬起,人生路上的一点又一点的实实在在的收获才会真的提高我们的自信,而自信反过来又再次激发我们的动力,更加努力,让我们变得更幸福。
打个比方,病菌侵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由此会产生抗体,实际上会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同普通人相比医生很少生病,因为医院里有各种病人,五花八门的细菌,医生的身体里随之产生对付五花八门细菌的抗体,免疫力就很好。
我们的自尊也是这样的,不是夸出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摔打磨练,才会真正提高人的自尊,让人变得更幸福。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走进时代巅峰的强者都是经历磨难、挫折、失败最多的人。因为成功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如果说我不想做“天将降大任”的人,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那么老话儿也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管我们是选择放弃逃避,还是放手一搏,失败都是人一生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是没有捷径的。Soren Kegaard说过:“勇于冒险或许会一时失足,却步不前则会迷失自我。”
第二,想象成功。
《幸福课》的老师Tal性格内向,每次演讲或者上课前都非常紧张。Tal自己说,只要面前的听众超过5个人,他的心里就七上八下,小兔子乱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Tal明白自己必须要解决在公众场合紧张的问题。
成功的3要素:乐观,相信自己;热情,热爱自己的事业;努力,坚持不懈。Tal具备其中的两个,热情:他热爱老师这个职业,认为这就是他的使命;努力:他工作非常努力,备课时的座右铭便是“准备,准备,再准备,然后顺其自然”,即使这已经是第三次讲幸福课,Tal每次上课前依然要把课程内容复述5遍。
但他不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不相信自己。怎么办呢?
最初是东欧的运动员,训练中提高自信会采用这样一种方法,想象自己跑完比赛,站在领奖台上,领取金牌。后来越来越多的领域都采用了这个方法,比方说销售人员想象自己真的谈成了生意,并且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那么这种想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
当我们看到某个东西的时候,比方说手机,脑部视觉皮质中会有相应的神经元被激活,形成一个手机的画面。现在闭上眼睛不去看,想象一下自己手机的样子,这时与刚才相同的神经元会被激活。
也就是说,大脑不能区分想象的事物和真实的事物。这就从科学上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梦是那么栩栩如生,在梦中一切感觉都是那么真实。
当我们想象成功时,就相当于为大脑做了一次模拟练习。我们的大脑不喜欢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不一致,内部世界是想象的演讲成功,外部真实世界是我很紧张,害怕,脑子一片空白,演讲会失败,这时大脑内部与外部是不一致的,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内外重新统一起来。
一次又一次的想象,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脑部模拟练习。如果我想象成功并且坚持不懈,这时我们会改变外部客观事实,让真实的演讲成功一些,使大脑内外重新统一起来。
换句通俗的话讲,因为大脑不能区分想象与真实,所以虽然事实上是第一次站在这个讲台上,但大脑已经练习过很多次了,所以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这种想象的模拟练习,就像飞行员,航天员的飞行模拟器一样,就像真正学开车之前的模拟驾驶一样,并不百分之百会保证成功,但大部分情况下是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Tal每次上课前都会想象自己站在观众前,冷静而又有热情,在真的开始讲课时,Tal虽然仍然紧张,焦虑,但实际上也感受到了与想象练习中相同的,健康的兴奋状态。这种想象练习,帮助Tal提高了自信,讲课时更投入,也更有感染力。
想象练习中的关键是不能只想结果,过程同样重要。
介绍一下Shelley Taylor教授的实验。讲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想象自己考试得了A,一遍又一遍的想自己得了A。第二组想象自己在图书馆、自习室刻苦学习,为考试做充分的准备,最后终于得到了A。结果表明,第二组既有过程又有结果的想象帮助他们在实际的考试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想象中的另一个关键是想象要尽可能的逼真,生动。
想的越逼真,大脑就越相信这是真实的,自己就越容易受骗。比方说,我站的讲台下面时就看到了好多观众,口好干,腿好沉,我觉得自己很僵硬,但是没关系,深呼吸,一次,两次,三次,放松,我感觉好多了,现在可以走上讲台了。我准备的很充分,感到很自如,观众里有人在对我笑,对我点头,给我鼓励。忽然我忘了要讲的内容了,没关系的,等一等,我想起来了。
最后想象的关键是情绪。
要投入进去,对自己的想象真正感到兴奋才能起到练习的效果。不论是在想象中还是在实际演讲中,如果演讲的内容不能触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怎么能感染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呢?我想写文章也是这样,如果文章里写的不是我自己能够认同的观点,知识,那么也很难骗了自己之后再去骗读者吧。
最后补充一点大家都知道的,想象可以帮助我们你缓解焦虑,紧张,心理上的障碍,但成功必不可少的还有由刻苦努力得来的实力。
第三,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最近几十年以来被公认为最成功,并且起效最快的干预方法(不适用于少数精神病理学病例)。
认知疗法是可以学习的。在犯罪频发,治安混乱的地区,Karen Reivich教授用两周的时间给一些孩子教授认知疗法的技巧,明显降低了这些孩子陷入抑郁和吸毒的可能性。对这些孩子之后的追踪结果也显示,认知疗法是长期有效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认知疗法是很容易学的,了解一下它的理论,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改变。必须要把它的理论实际运用到生活中才会真的帮助我们,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认知疗法最基本的理论就是思想驱动情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遵循下面这个模式的。
外部事件→评估思考→情感→行动
举个例子,外部事件:一只老虎向我走来。我的评估:他要吃了我。情感:害怕。行动:除了武松都会跑。
外部事件:孩子向我跑来。评估:他想要抱抱。情感:爱。
出现心理问题的是情感这个部分,比方说焦虑、抑郁都是我们的情感。所以解决情感问题需要的是改变引发情感的评估思考这个环节。对外部世界的评估改变了,我们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很多时候,一个外部事件会引发我们非常荒谬的评估。举个例子,一次考试考砸了,我太笨了,我永远都做不好。他拒绝了我的表白,我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这样的评估会让我们一直选择放弃。
认知疗法的主要任务是恢复人的理性。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我在哪里扭曲了事实?”然后从这个问题出发沿着三个方向来发现自己的非理性。
①非理性:放大(Magnifying)
我们经常会主观放大已经发生的事实。一次考试的失败就是一次失败,不能将暂时的失败放大到永远。一次表白被拒绝就是一个人的拒绝,不能将一个人的拒绝放大到全世界的拒绝。一次考试挂科不能代表你不能毕业,也不代表你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更不能代表你会无家可归。放大是非理性的,要尊重理性的客观事实。
俗语说:“拿鸡毛当令箭”就是这个意思。
②非理性:极小化(Minimizing)
这种思维的缩小也称作“隧道视野”。比方说,自己的演讲,98%都非常好,只有那么一点口吃,前后不连贯,下来之后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失败,自己的思维只会停留在那失败的一个点上。这个例子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自己的演讲其实是烂、烂、烂,就是最后那几句想起来了,很流畅的说了出来,下来之后觉得飘飘然不知所以。这同样是非理性的,要尊重理性的客观事实。
再举一个例子,每天的夫妻生活或者一次约会,一切都很好,就是有那么几分钟炒了一下嘴,不高兴。怎样评估这样的生活呢?会不会进入隧道视野,只看到那几分钟的不开心呢?要尊重真实的客观事实,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俗语说:“钻死牛抵角”就是这个意思。
③非理性:虚构(Making up)
首先情感只是情感,并不等同于现实。天黑了,我一个人很害怕,但是害怕并不代表一定会遇到危险。
其次无中生有是我们人性中的一个特点,错误的归咎于自己或他人。
比方说,在很多家庭暴力的案例中,都能看到受虐待的妻子会说:“是我做的不好,是我的错”,而不是理性的选择“我要离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归咎于他人。早上要迟到了,“你为什么不叫我起来?”。早上找不到梳子了,“你把梳子放哪儿去了?”在很多小事上,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责怪他人。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责怪他人,尊重真实的客观现实。
总结一下,当我们出现消极的情绪时,可以试着首先提出问题:“我在哪里扭曲了事实?”,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问题,“我的结论合理吗?”,“我有没有忽略什么?”,“还有其他需要我考虑的吗?”,“我忽略了什么进展很顺的事吗?”,“我忽略了什么进展不顺的事吗?”重复前面文章的观点,关注的焦点创造我们的现实世界。
然后踏上寻找理性的路,放大?隧道视野?虚构?(3个M),找出理性真实的客观事实,帮助我们变得更加乐观,更幸福。
最后,回到文章开始时的图片。一个玻璃杯,里面有半杯水。
悲观的人说:“只剩下半杯水了。”
乐观的人说:“还有半杯水呢。”
“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乐观的人想了想,说:“杯子是满的,它装满了水和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