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言“心经”
作者:代海涛
前半生职场惨痛的领悟+后半生人生心灵土鸡汤
十九
修学修身修命运,学习是起因,只有明白道理,才可以进而改变行事方法。
发心大愿,目光放远,走正道一步一步终能到达终点。但在这个路途中需要千般技巧万般方法,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确定了目标愿望,找到了方法技巧,就始终如一的坚持修为。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要放平心态,接收接纳生活的磨难与坎坷挫折,而不是放弃努力争取。
二十
虽然不能人人都成为圣贤大德,但必须做到正人君子,坚决不做小人盗贼。
君子知书达礼,光明磊落,小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两种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完全不同,生命品质也完全两样,情调境界更是天地之别。所以需要向好而修。
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为什么我们总是修行太慢,就是因为太多贪嗔痴慢太多,妄想分别放不下,私欲杂念交缠于心。
二十一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所有大事件都有小思想而起。
立命之法岂非一朝一夕,一招半式即可?需要发心起愿,修身力行,天长日久坚持不懈。
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果你能转变改变环境心境命运境界,那就是如来,人人本就有如来智慧德相,从小到大有人是越来越变得丑了,有人是越来越变得美丽了,差别就在心智,所谓相有心生,即说和颜悦色之意。
二十二
命由心造,福自我求。所有事物的改变都是从新开始,如果观念思维不改,行动上就很难改。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由心想生,心静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如果有对立,有冲突,有斗争,无非坏心眼和恶利益开始升起的原因。
一弹指里有60个刹那,一刹那里有900个生灭,一弹指大概四分之一秒,一秒钟里就有216000个生灭。那我们的起心动念每一刹那都在改变着我们的心态行为,如果不加强修炼是多么容易被左右啊!
二十三
信仰和迷信也只是一念之差,我们求神拜佛是向外求进来的就是迷信,我们求神拜佛是向内求出来的就是信仰。
孟子曰:求则得之。是说我们不要去求身外之物,而要求自己的道德仁义,当自己的道德仁义够了,外物自然而来。通俗讲就是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身不正事难成。
何为真诚?真就是不妄,诚则是一念不生。这是清朝曾国藩的解释,颇有道理,不虚妄就是真,不加杂私念就是诚。我们做不到真诚就是因为私利私欲过重导致乱打妄语胡思乱想,不够坦诚,修为的方法就是放下对他人的成见,不怕吃亏,学着利他,培养放下自我的心量,久而久之则可谓“宽宏大量”真诚心。
二十四
《孟子》里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是孔老夫子儒家的发扬传承者,注重修己,反省自己。孟子主张内修,由内修道德仁义而引福筑功。
古谚语说,登天难,求人更难。为什么,因为向外求人都是自私的,人人自保自卫的情况下,没人愿意无偿付出,你的求就会更艰难,所以求人不如求己,不如强大自己,首先求自己的改变。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双失,故无益。如果人人都求神拜佛,求助他人,祈求施舍,就能不劳而获,人类就将枯竭,所以这是不符合道的,偶尔会得一点也是不长久,真正要做的就是向内求,人人自省发心利他时,其实才是真正自利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