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否思考过自己在学习上有很大问题?
从小学到研究生在到工作,学习了20多年,发现依旧没有弄懂如何学习。
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期间,采取的学习方式全部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为考试而学习,为得高分而学习。那时候学习非常努力,动力十足,从早晨5点多多晚上12点,一刻不停。
但是呢,效果往往不是特别理想,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学到一点点东西。
因此那时候感觉,脑子老是不开窍,一位天生如此,天赋平平。
幸好自己信奉“天道酬勤”、相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以“铁棒磨成针”的毅力把学上完了,也幸好这一份坚持,让自己能走出来,看到更大的世界。
然而,开始工作后发现,这种方式不顶用了,是不是会出现学习障碍,学到的东西压根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死记硬背不再管用。
也因此一度认为自己太笨了,还是只能借助勤奋努力来解决工作的问题,结果还是不断碰壁,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
后来在2017年,我的一位领导告诉我,哪有什么天生的能力,都是“刻意练习”来的。我那时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后来通过看书和工作实践,终于感觉到,自己压根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前的学习方式太过于愚笨,如果能早采用这种方式,不知道会节省多少时间,而也不至于现在这样工作。
于是,在刻意练习的指导下,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在稳步提升。
2018年,我换了一份工作,有位领导送我了一本《终身成长》一书,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这之前,虽然刻意练习一些事情,但是思想上还是固定性思维,怕犯错,怕别人批评指责,一旦做错事情,就诚惶诚恐,内心自责无比,经常对自己否定,而且负面情绪暴涨:“哎,自己怎么能这么笨呢?”
而学习完《终身成长》后,让我感觉到,原来之前的思维是错误的,错误并不可怕,反而是进步的机会!从那以后,建立了成长性思维,也就是终身成长的思维。
当年还参加了头马国际演讲组织,这在以前压根就不敢去参加,经常会这么想:如果自己站上台,啥也讲不出来,还结结巴巴的讲,太丢人了;而现在站上台,就很自如了:多好的一次锻炼的机会,还有别人点评,刚好指出自己的不足,再进行迭代优化,讲的越多,收获越大。
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自己变得越来越积极,越来越自信,能力也逐步提升起来了。
近期呢,因为在家办公,需要照顾孩子和家庭,自己对时间使用更加敏感,布置的很多学习任务完成不了。
于是又思考,是时候提升学习力了,需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
刚好跟着Pilipala团队学习,在他们帮助之下建立了一个“一起精进学习力&领导力”的社群,目的之一也是想把学习力尽快提升上去。希望在小伙伴的督促之下,早日能把自己这一块提升上去。尤其是以后都讲究跨界,更好的学习额外的知识,学得更快,迭代的更快,才能在以后立于不败之地。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想“学习力”就是思维上的“利器”,只有把它磨好,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