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远离娱乐八卦、社会热点,也曾听说过“挖掘机炒菜哪家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社会热度话题。原本只是旁观,如今却误打误撞的认识了这一位幕后策划大咖。我感知,一个人的人生曲线尽如此不同,生动、跳跃又起伏跌宕。
他就是爆点文化创始人、鉴片工场创始人、“根营销”第一人,张鸿润先生。
我想在“娱乐圈”做点有意义的事
中国少年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基本听从父母的抉择。与诸多同龄人不一样的是,虽也不清晰未来具体要做什么,可执拗的张鸿润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会去做什么。
18岁的张鸿润,为自己做了第一次选择,励志要做一名记者。他说:“这得益于家族中一位长辈的影响,这位长辈即是著名作家也是诸多名校荣誉教授。他在我青春懵懂之时,撩发了对文学知识的求知欲,激起了对文字创作的渴望,更框架了我对未来的一个模糊的梦”。对记者的非常崇拜,以至于他不放过任何有关学习与记者有关联的机会,也为后来从事新闻、传媒工作埋下了种子。
朦胧之路必有月光照亮,使得一个人越发看清晰自己脚下的泥泞,更照亮了心里那个远方的影子,这就是张鸿润人生转折点的契机。偶然机会,张鸿润参加了腾讯的“作家杯”原创文学大赛,他被腾讯录取。也因于此,便也成就了张鸿润人生中的诸多必然。他说:“因为对记者的崇拜,让我坚信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也正是这一次笃定的决择,让我在没有大学毕业就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腾讯是多少年轻人翘首以盼、引以为豪的巨型公司,无论福利、平台、资源、发展空间,都会让许多人希望终身守候于此,营造人生巅峰。任何一个年轻人,也都会为能够加入腾讯而感到骄傲自豪。进入腾讯后的张鸿润先是从事实习编辑,紧接着做外派娱乐记者。
而张鸿润却是个想法卓著、思维清奇的人,对普遍大众来说或许是个另类,其实他只是清楚知道自己不想要的人生罢了,仅仅一年他便离开了。他说:“在没有进入行业之前只有对职业的模糊印象,可真正进入后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在腾讯的经历让我对行业有了充足的认识,那时觉得记者并不适合我。我希望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镜花水月时常有,难得静心推敲郎。当记者行业的神秘窗纱被捅破,张鸿润心中不再模糊,看清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便开始学习创意、琢磨维度、寻求定位,不断发现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不断认知。
如果说张鸿润的职业生涯的顺利来自于幸运,那就是没看到他背后的睿智和深思,以及那永远先于别人的行动力。年轻的人做事都会果决,但他并非鲁莽,想好了就果断从腾讯离职,寻找自己的新方向。从此腾讯与他失之交臂,成为了他现在工作的第一块跳板。
近两年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是创业非常好的风口,兜兜转转再次服务娱乐圈是因为经介绍接触到张艺兴、郑秀晶的一部电影项目的宣传。与张艺兴的紧密互动过程中,张鸿润敏锐的发现了商机,很快果决的他便成立了爆点文化。他坦言:“这其实是我的第二次创业,最早开始创业、创办的鸿润时代,根营销是在那个时候打造的,鸿润时代是一家品牌营销偏策划的公司,我做了五、六年的营销策划,爆点文化做电影宣发和艺人包装项目,许多都得益于之前的经验与积累。爆点文化服务过的艺人包括张艺兴、吴亦凡、周奇奇、林允、胡明、左镜伯等等”。
张鸿润以传媒人的身份踏入娱乐圈,誓要把服务做成特色。怎么做?如何做?却成为心头的大石,压住了他向来不寻常的思维神经。
在深入圈子后,经圈内友人提点,发现需要一个平台来做对接,基于这一点,他创办了鉴片工场。他说:“我偏策划,做久了传媒会很疲,突破也很难。说白了之前一直做服务,现在互联网革新的趋势和服务生态都非常透明,直接关乎收益,前途堪忧。但我就是想在娱乐圈做点有意义的事,做点不一样的事。我渐渐发现我离开腾讯娱乐兜兜转转转了一圈,还是没能离开娱乐圈,这或许就是宿命,爆点文化做的全是服务娱乐圈的事。”
2017年6月成立的鉴片工场,说来也是机缘巧合,竟与第一狗仔卓伟的负面影响有一定关系。可谓物极必反,一些事情坏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良心人士站出来维护平衡。张鸿润的敏锐嗅觉感知卓伟一行娱记走不长远,加之互联网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前的相对封闭,到后来的开放式微博微信,如今的媒体非常透明化,于是他很快迎浪而上。对此,张鸿润表示:“当初觉得娱乐圈太乱,娱记也不是我希望的理想职业。后来认知慢慢提升,我学会不再只看表面、表象,从而也真正意义上的为娱乐圈服务。”
以前媒体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现在的自媒体时代,媒体掌握在每个人手上。张鸿润希望在娱乐圈内做正向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
好电影,必须具备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
近来中国电影飞速爆破发展,票房数据显示,未来三到五年会有巨大转变。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刚进入红利期,其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就是电影内容。
前有“根营销”为基础导论的张鸿润,认为营销策划的本质源于优质内容,于是总结出鉴片工场的核心定位「一部好电影,一定是刨去娱乐后、还能具备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并以此得到了圈内诸多朋友的支持与鼓舞。
范伟老师曾对张鸿润说:“就随着一个点坚持去做,教育意义这个点本身就非常完美,社会责任更不用多讲,这个出发点何其大,认真做下去,肯定也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张鸿润最初的想法是在鉴片工场里培养一批职业鉴片人,在影片上映之前,通过点映或内部展映会推出一个全面的影片评价与文章推荐给观众。可是如何甄别一部好电影,这是作为鉴片人必究透的课题,更是鉴片工场所存在及该有的责任。
每个观众认知、喜好不同,感受各异。他说:“基于从2017年开始中国影片质量整体回暖及春节档大超预期所分析,不难看出有品味的人只会是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信息生态的日新月异,思想、内涵、情怀、正能量渐渐都会成为一部电影打动人心的必备元素。而身处在红利期的风口下,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不得不重新构思鉴片工场的优势及布局”。
鉴片工场有两大优势,张鸿润本人所积累的娱乐圈、电影人的人脉资源,以及他个人的传媒策划经验和敏锐嗅觉。但这些,其实还是很薄弱,远远不足以支撑鉴片工场的格局。张鸿润坦言:“我认为,每一位奔走于“为艺术、为情怀、为创作”的文娱领域的人们都是可爱可亲的,他们心存善念、胸怀良知。饱满的为艺术追求所奉献、付出的人们是值得我们去为其披荆斩棘,保驾护航的”。
旨在深度挖掘真正优秀的电影人,鉴片工场旗下第一个延伸栏目,针对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等等电影人的专访专栏《艺咖对话》因此而得以诞生。张鸿润介绍说:“其目的意义在于让更多观众、读者能够看到每一部作品创作背后其看不见的付出和艰辛,从而能够多元角度、多维深度的去分解、了解并理解每一位电影人及其深具意义的高品质电影。不仅仅是荧幕前的演员,或大家熟知的导演、编剧,也包括幕后大家看不到的电影人们,如美术、摄影、灯光、特效、剪辑等等,而这些幕后工作者则更加能够真实的反应电影人的全貌”。
明星的世界终是绚丽多姿,更显象于一座金字塔,享誉知名度、影响力的光环的同时,站在顶端鹤立鸡群,必然引人注目。对于艺人们,最苦恼的事情大概就是出名前无人问津,出名后树大招黑。张鸿润说:“《艺咖对话》希望在他们没有成名之前就开始做真实的背书,不仅能扼制日后类似于卓伟之流,来个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被有心之人翻出来诟病。再就是出于情怀考虑、毕竟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被温情对待,反而是一些过往、过程,都应该成为电影人宝贵的心路历程”。
心有猛虎之势,也需细嗅蔷薇之姿
即便势如猛虎,鉴片工场也难逃初创公司的弊端问题。据悉,张鸿润最近在思考,作为创始人如何时刻关注整个圈内发展态势和大环境数据的变化,而该作出怎样的决策及对未来方向的缜密探索。
他坦言:“很担心鉴片工场如果没有在最快的时间里出现惊人的效果,会被竞争对手排挤掉,如何生存一直都是初创公司最严峻的问题。鉴片工场起初确实是为自己做了一个很大的格局,要做中国电影鉴赏机构。但作为初创公司如果没有快速成长,处境只会是越发困难、岌岌可危,不容小觑。”
娱乐圈一直都被认为是表面和平共处,私下暗潮汹涌,竞争场面也最为激烈残酷。2017年整个社会行业都表现出不景气的态势,唯有娱乐圈独好,也因此吸引了大批圈外人进军投资,这对出端立根的圈内初创公司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资金压力。
张鸿润说:“如果没有一个物理支撑,鉴片工场即便再有深度,再有温度,再有高度,都会成为空中楼阁难以立足。即便如此,梦想还是要有的,否则跟咸鱼有什么区别?越是感到困难,越是不能为了眼前的苟且或短暂的利益,就放弃了长远的未来。无论环境、局面如何,我最终还是会撸起袖子拼命干的。”
若说张鸿润的优点有哪些,还真的很难罗列清楚。是一路走来的情怀,对事业的坚持,对梦想的执着,还是那种无畏天地、无畏困难的果决精神。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哪点、都吸引了许多曾经旁观如今同路的人愿意与之一同并进、一同构建展望美好的未来。
马云曾说,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具备三件事:眼光、胸怀、抗失败能力。无疑这三点都能驾驭的张鸿润,还具备了一些调侃与俏皮。在骑虎难下之时,调侃他人之前,先狠狠地反省自嘲一番、再与对方一较高下。他说:“即便曾被人耻笑是画饼充饥,却也脚踏实地的、一口一口把画出来的饼子吞进肚里”。
我想,正如范伟老师点拨的一样,“认真做下去,肯定不成问题”,更何况,他叫张鸿润。
End
无戒365天日更营 第7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