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在图书馆瞥见了路遥先生的《人生》,对书名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疑惑和不解,短短几行字能揭示人生的几番面貌呢?翻阅过后,方才明白作者的用意。
故事是以主人公高加林的视角展开的,他高中毕业后成了村里的教师,可后来却被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回到了土地上,失意和颓然伴随其左右。在他处于低谷时,他遇到了可爱质朴的姑娘巧珍,产生了浓烈的情愫,陷入了爱情的漩涡。两人的青涩与幸福,让德顺老汉都为之慨叹。
人生恰如急湍,很难知道下一个转角会出现在何处。高加林由于叔叔的关系成了县里的记者,这不禁让人无奈。当初正是由于“走后门”,他失去了为之自豪的工作,这次又是因为“走后门”,他得到了向往已久的工作。他重新获得了大展身手的平台,还与高中同学黄亚萍重逢。为了理想的前途,面对名利的诱惑,他决定抛弃善良淳朴的巧珍。
幸福总是在滑行得最流畅的时候,戛然而止。高加林正春风得意,却因为一纸告发又跌回了最初的那片土地。这时,像金子般真诚的巧珍已经嫁为人妇,不会在原地等候。高加林难以承受命运再次的打击,听完德顺老汉的劝慰后,便扑倒在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上……
文尽意未结,高加林的人生路之后又会遭遇怎样的波澜,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窥见了人生与爱情的一斑。
读完此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德顺老汉。他以单身老汉的形象出场,真心爱护着村里的娃娃,在高加林低谷时屡次安慰他。文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幕,便是他和高加林、刘巧珍去县城拉一些茅粪在夜间行路的情景。他喝了点酒,趁夜色苍茫唱起了信天游,还谈起了他年轻时候和灵转的爱情故事。他一句“她一辈子都揣在我心里”,令人不禁潸然,这便解释了为何德顺老汉单身至今,以及他为何会大力支持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
重感情的德顺老汉不仅有着自己的爱情观,还有深刻通透的人生观。他在高加林抛弃刘巧珍时赶去劝说,“浮得高,跌得重”话糙理不糙,道出了人生真谛。之后高加林落魄回村时,德顺老汉又宽慰他,言何为幸福,何为人生。
德顺老汉代表着老一辈普通农民,踏实肯干,知足常乐,用自己的方式历经人生,理解人生。透过书页,我看到了德顺老汉点着一锅旱烟,在桃树下乘凉,在黄土上劳作,在驴车上高歌,在回忆中幸福。
《人生》读罢,我对“人生”这个宏大主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到了成长的力量。青年人,最让人羡慕的便是那股敢拼敢闯的精气神。无论岁月如河,人生又将何去何从,但敢拼敢闯的精神不能丢,初心与理想不敢忘。纵然命运似乎总会在某个节点跟你开玩笑,但我们仍可以对其发出挑战与抗争,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