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给好朋友发了微信问她婚期定了没,她回说1分钟之前刚把朋友圈封面换了。我点进去一看,是婚纱照。而在我发微信问之前,我在背韩语作文,背着背着就想到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几个像往年一样聚在一起,但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只有我一个没有结婚了。在我出国的这一年,在我回国的前两三个月,两个人结婚。而其中一个还是从小就约定好做彼此伴娘的最好的朋友。而如今,我是不可能做她的伴娘了。像是一直相信的童话被残酷的现实击破,我很伤心。
我跟她说看到你的婚纱照就哭了一顿,等你结婚那天会不会再哭一顿。拍给她擦鼻涕的一堆纸,她说看到纸突然想哭。心里突然感到,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这么伤心罢了,她说没有我很遗憾。也只是遗憾而已。可如果是我,我会等。两三个月,又不是两三年。可我没有理由去抱埋怨她,只能用严肃的语气假装开玩笑说,你过年给我等着。
如果换她出国,依我的个性,我肯定会等。所以心里才会埋怨她这么着急。我又想到一直以来我性格上的通病,总是希望别人像我对待他们那么真心一样对我。可事实一次再一次让我清醒,这只是奢望罢了。我对别人好是本能,可不能要求别人也如此,更不可以抱着一颗祈求回报的心理去交朋友。你觉得这个朋友值得交往,你就真心对他好了,而不要对他好的同时又对他有很高期待,这样到最后,只会让自己失望从而怀疑自己遇人不淑。因为从开始的开始,别人就没有责任和义务对你好。这样想似乎没那么伤心了。
发小说结婚超乎想象的麻烦,于是我收起抱怨的语气,说好,那我原谅你了。她说真的很麻烦,又问我姐当时结婚时的婚庆找的哪家?我说是他们的同学。然后说另外一个五月份结婚的发小今天刚定婚庆,也是很生气。我想到我姐结婚的那几天,我爸妈好像没有怎么操心,似乎没有发小说的这么麻烦,还是我姐他们解决的很好。这样一想,怪不得我爸总是说我姐有领导能力。因为她做事情确实不怎么麻烦家里。
好像她也没有身边的朋友可以比,从小就是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考大学自己选专业,买房子结婚似乎都是自己。而我,小到吃东西运动,都希望身边有一个人和自己保持一样的节奏,而不习惯自己一个人做。大到害怕和发小们以后工作不一样,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差距越来越大;害怕身边没有做项目管理的朋友,从而怀疑自己真的适合吗。似乎总是希望有人可以依赖或者借鉴,这样心里才会踏实,才会有一个模本可以去学习。
但我知道,真正让我安心踏实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总是习惯依赖和比较。他们都回家了,我在外拼搏是不是不好?同学都当老师了,我不当老师会不会过的不好?她都没吃那么多米饭,我也不要吃了。她又在运动,我也要多走几千步。好像她做得产品设计工作比较有趣……以上各种都真实的发生在我的生活里,而且经常发生。终于理解王先森总是疑惑为什么我做事情的出发点不是我自己,而是把别人当做前提?
于是,我又想到了高三。
高三的自己,同样没有小伙伴的陪伴,同样没有前人帮我探路,同样也是只有我自己。其实从初中开始就是我自己了。小伙伴们都去了不同的学校,她们玩耍,而我一心学习,只是这种情况到高三更加明显罢了。分了文理以后,我自己进了文科班,每天自己上学放学回家吃饭,那时的精神寄托是郭敬明的书和每天睡觉前必听的歌曲。是的,那个时候没有比较,一心想着上大学。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现在想来,从上大学开始就已经迷失了那个勇往无前的自己了。
觉得大学不是自己满意的,但因为和别人比较而放弃了继续努力,去香港求学的梦想至今还没有实现。工作之后和同事比较,徒增了不少烦恼。直到现在,几经曲折,现在总算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又开始比较,她们在家很安逸,我这样辛苦值得吗?她和我年龄一样但工资已经过万了,我要不要尝试做产品……
之前想不通为什么我不自信。现在觉得,起因就是因为比。我为什么不能做真实的自己。高三的时候同样自己一个人努力,直到后来发小说那个时候不敢和我说太多的话,害怕打扰我。那个时候是真实的自己吧,不用顾虑那么多,因为心里目标明确,所以可以专注。不自信,就是因为没有专注,目标不明确,自己做事情也不敢确定,工作之后更加明显。不确定而显得不专业,因而更加不自信。可高三的时候并没有人告诉我高考会考哪个题,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做各种题。现在不也是吗?没有人告诉我哪条路适合自己,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适合不适合。而做的时候就不要胡思乱想了,和做题一样,胡思乱想的结果就是效率低且无用。
坚定你的选择,坚持的努力,做事情的时候专注,结果就是你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