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动史比较短,也常常半途而废,过后总在懊恼:怎么就不能空出那一个小时出来,哪怕半个小时也好啊?
半小时能干吗?刷30个人微博?读10篇微信文章?看昨天没看完的综艺?在群里吹牛结交了几个歪果仁?
不要说半小时,有人往往把几个小时都砸在在上面这些事情了!

上图是我在每日瑜伽关注了一位60余岁的奶奶,或者应该称之为阿姨。年轻的心态和爱笑的性格在她看来,岁月也许就是一段练习瑜伽的过程。尽管她的头发已开始花白,但身体却极其柔美,是好几期的封面人物。
提前询问过,她还很可爱地问了我公众号。总之是位温暖的老者。所以下载了几张照片过来分享给大家。

每次发出帖子评论区都是在问:您什么时候开始练习瑜伽的?是不是有底子?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她总会耐心地回复那些人:我从55岁开始练习,已经有7年多了。

如果有人问七年是多久?一个人坚持7年可以干什么?
在她看来大概就是——每天6点起来晨练,8点吃完饭上班。

我在评论里看到她最多的回复就是:还有很多缺陷,每天练习每天进步。
所以即使新的一周开始忙碌起来,打卡任务也不会因此而落下。

而就算晨练没有随身带垫子,练习的环境在她那里也都不是问题。
因为瑜伽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只要你想。

在家如此。
我还记得那是一次晒后弯赢JJYOGA瑜伽轮活动。(我也参赛了,可我居然晒全船式,蒙脸)

在外亦如此。
身体不受外界影响。

不论是后弯、前曲、双盘,还是素角式、全船式、鸽子式,亦或是肩倒立、头倒立、一字马……每个体式她都杠杠地诠释着完美。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一位学者:你总在练习瑜伽,通过它,最终得到了什么?
答:什么都没得到。
那人追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
学者微笑,答:我没有得到什么,甚至失去了一些东西。我失去了臃肿的体型、亚健康、平庸懒惰、愤怒、纠结、狭隘、怨恨、挑剔和指责、悲观和沮丧,失去了肤浅、短视,失去了一切无知、干扰和障碍。
人的一生总在追求,拼命为自己的价值做加法,于此同时,那些绑定在加法上的副产品也随之甩不掉、弃不完。
对啊,生命的真谛应该是减法,提升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而是放下。

七年在人的一生之中应该不短,却也不长。你看,七年前我对于初升高毫无紧张感,如今七年就已经过了,到了为应该生活奔波而倍感压力的年纪。
好似匆匆忙忙,却无可收获。对于外界娱乐的诱惑,对于身体健康的修养,显然本末倒置。
我相信有不少人,办了一年健身卡却只用了七八次,定下每周跑步计划却只跑了两三周,甚至说好下午丢下手机运动1小时最后不负期望——被手机打败了。

我特别喜欢关注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他们热爱生活在于心态乐观,挑战毅力在于不找借口,他们总能把日子过得舒服,而非看起来舒适。如果说我还能写些充满热情的文字,就是他们带给我的温暖。
因为生活一旦进入某个挣扎的死角,往往是拼尽全力去挣脱,而不会去想我能承受这个死角的能力有多少,更谈不上享受。而他们不会,不论生活是波涛汹涌下奔波受累还是风平浪静里平淡如水,似乎都只是在坚持着一种追求宁静和踏实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