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总有点儿不可捉摸的怪癖,这是我们对天才的固有印象。《心灵捕手》这样的励志电影自然也得走这个路子,而且它还为这位天才的怪癖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孤儿,贫穷的街区,一堆狐朋狗友,从来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再没有什么能比这个起点更能激起观众的同情以及认同。看,他确实是个天才,但这又怎么样呢,他的过往这么悲惨,还不如我这个中产阶级出身的普通人呢。
童年,或者说“原型“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弗洛伊德的这个童年决定论经过结构主义的补充,早已转化为我们知识结构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认同电影的逻辑——他的糟糕的童年使得这位天才对外攻击,对内自毁。幸好,这位天才的天赋支撑他遇到了他的伯乐。他的伯乐为他带来了名利双全的希望,虽然这种希望未必是主人公需要的,但这种希望绝对是我们观众需要的。逆袭——这就是我们对励志电影的期待。
令人痛惜的自毁必须得到治愈,所以,咨询师上场了。我们来看看他的咨询师,第一位咨询师一丝不苟,西装笔挺,这种行为主义式的打扮自然失败了,因为他与主人公的个性不符。穿着打扮是重要的,它可能第一时间就决定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匹配度。总之,经过一连串的失败,由robin williams扮演的咨询师登场了。robin williams扮演过多次救赎者,这导致我们一看到他,就觉得看到了希望。这部片子里,他留了一把大胡子,颇有禅师的风范。这个造型不能说没有讲究,60年代由beatles带来的神秘主义风潮在好莱坞也扎下根来,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似乎总能抚慰明星们的焦虑与恐慌。
而他也确实有这样的本事。这位名叫桑恩的心理学家通过自我暴露,成功激起了来访者——威尔的自我防御。威尔恐慌,他用书本上的知识武装自己,通过观察到的关于咨询师本人的细节来推断咨询师的生活从而攻击咨询师。高智商的来访者,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幸好,这种自我暴露带来的面质成功命中了来访者,也幸好,这位来访者的社会环境支持他克服了自毁倾向。
但是,我总有点困惑,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这么暴露自我真的靠谱吗?
不论怎么说,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起承转合有章法可循,节奏张弛有度。结局,也是喜闻乐见的he,所有人都得到了救赎,包括镜头前嚼着爆米花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