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下,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这场汇聚全国目光的盛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要事,更是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实践,为世界呈现了民主的“中国样本”,展现出民主的真正价值与魅力。
两会的舞台上,代表委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合计占比近四成,全国277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里,近95%是县乡人大代表。他们从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社区街巷走来,带着民众的心声、诉求与期盼踏入人民大会堂。选民不仅在选举时行使投票权,还能通过座谈会、与候选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候选人,真正参与到民主政治进程中,避免盲目投票,让选举更具理性与科学性。对比西方,虽有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度,但投票率长期低迷,选民受经济、教育等因素限制,弱势群体投票困难重重,资本更是操控选举,政客当选后多为金主服务,普通民众的声音被淹没。中国两会代表的构成与选举机制,确保了人民广泛参与政治,真正成为国家主人,彰显民主的广泛性。
代表履职,是检验民主真实性的关键。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认真履职,带来具体的民生问题,使政策讨论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人大代表定期与选民沟通,收集民意,确保立法和政策能精准回应群众需求。在政策酝酿、讨论、决策与执行的全过程,人民的政治参与贯穿始终。而西式民主中,政客竞选时夸下海口,当选后却难以兑现承诺,政党间的恶性竞争阻碍政策推进,许多民生议题被搁置。中国两会代表积极履职,推动民生改善与国家发展,让民主真实可感,落在实处,体现出民主的真实性。
决策环节,是民主是否管用的试金石。本次两会收到的269件议案中,268件涉及立法事项,涵盖经济、民生、环境等诸多领域,这些立法举措以法治保障国家发展,护航重大国家战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以法治之力稳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西方民主过于强调“投票”,普通民众在政策酝酿和执行过程中缺乏影响力,监督权被“架空”,媒体受资本操控,选民对权力的制约能力微弱。中国两会聚焦国家发展与人民需求进行决策,使民主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凸显民主的管用性。
两会也是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平台。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国计民生,各抒己见、建言献策,通过充分讨论、协商,达成共识,形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合力。这种“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协商,避免了西方民主中因政党纷争导致的决策难产,提高了决策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两会所展现的中国式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走出了一条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之路。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未来,中国式民主必将不断发展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也将为世界民主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