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忌讳谈一个词,“死亡”,有出生就有死亡,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正确的看待死亡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我们中国恰恰缺少死亡教育这一环。
朋友抑郁了,朋友前一段时间母亲去世了,对母亲的心疼与不舍,还有来自亲戚的压力,指责,令朋友天天处于后悔与自责当中。
朋友母亲78岁患胃癌icon三年,三年前做过胃切除手术,很不幸,现在胃癌复发,发生转移,左肺发现阴影,医生说手术切除风险太大,但如果手术成功,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所以朋友处于两难境地,最后,经过艰难抉择,选择保守治疗,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但亲戚认为可以搏一搏,又不差钱,万一手术成功呢。
朋友放下手头的工作,开车带着母亲去了一直想去的地方,品尝了当地的美食,尽量满足母亲的愿望,三个月以后,母亲,在家人的陪伴中离世。
母亲走了,朋友在亲戚的眼中也成了一个不孝子。
其实我倒是觉得,朋友的选择没有什么错,既然死亡已无可避免,何苦要给病人增加那么多的痛苦?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病入膏肓的亲人,死拉硬拽,送进ICU,身上插满各种救命的管子,那不是爱亲人,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救赎,成全自己是一个舍得为亲人花钱的孝子。
平时好好爱父母,跟父母好好说话,这是现代社会对父母最好的爱了。
您怎么看待“死亡”这个课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