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闪点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资料参考:https://idianku.com/item/206-477.html

油品闪点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在特定条件下遇明火短暂燃烧(闪燃)的最低温度。其核心过程如下:

1. 基本原理

闪点定义:油品受热后释放可燃蒸气,当蒸气浓度达到燃烧下限(LEL)时,接触外部火源会产生瞬间闪火(不持续燃烧),此时温度即为闪点。

关键因素:油品的挥发性、加热速率、测试环境(闭口或开口杯)及点火方式。



2. 测试方法分类

(1) 闭口杯法(如ASTM D93、GB/T 261)

过程

油样置于密闭测试杯中,以规定速率加热。

定期中断加热,通过杯盖上的点火装置引入小火焰。

检测蒸气是否闪燃,记录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特点

模拟密闭环境(如储罐),结果通常比开口杯法低5~20℃。

适用于轻质油(如柴油、煤油)和挥发性较强的液体。

(2) 开口杯法(如ASTM D92、GB/T 3536)

过程

油样放入敞口测试杯,直接加热。

火焰从杯口上方掠过,观察是否闪燃。

特点

模拟开放环境(如高温作业场景),结果更高。

常用于重油、润滑油等高沸点油品。



3. 仪器关键组件

加热系统:精确控温(通常1~5℃/min)。

点火装置:电火花或气体火焰(需符合标准能量)。

检测系统:光学/温度传感器自动识别闪火。

安全设计:防爆结构、自动灭火功能(如闭口杯的火焰抑制)。



4. 数据意义

安全性:闪点越低,火灾风险越高(如汽油闪点约-43℃,柴油>60℃)。

油品质量:闪点异常可能提示污染(如轻质油混入)或降解。



5. 影响因素

油样状态:含水量、杂质会干扰结果。

操作规范:加热速率、点火频率需严格按标准执行。

通过上述原理,闪点测试仪为石油、化工等行业提供关键的易燃性评估数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