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当老师,十八岁当上校长;
六个孩子里培养出四个教师;
获得“辛勤三十载,桃李满天下”牌匾。
他是当地方圆几十里闻名的老校长,走到哪儿总有人主动打招呼,让座递烟。村里有什么事情也都会找他来调解,他就走家串户做思想工作。
他是我的爷爷。
001
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不是父母,而是爷爷。
爷爷很会鼓励人。我很小的时候,奶奶从县城的大伯家里搬回来住,爷爷让我去接奶奶,说是带了一大堆礼物。我问:“那是吃的穿的还是玩的啊?”
后来,这句话被爷爷重复了十多年,说我从小就会归类概括,是个聪明的孩子。
聪明的孩子,这个标签一直伴我长大。我也一直这么以为。所以,我在学校的表现比很多同学要好,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也强。事实上,直到最近我才猛然发现,我并不聪明。别人看一遍就懂并且能在生活中运用的内容我需要反复看才能理解,应该是比别人笨了一大截。
现在看来,爷爷对我撒了个谎,这个谎言,骗了我十几年。但也是这个谎言,使我在过去十几年的成长中信以为真,为我的成长镀了一层保护膜,使我充满信心地做任何事情。直到青年,发现聪明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我发现我并不聪明,这也不算是个坏事儿。
002
初中我是托关系到县一中的,小学从来没接触过英语的我没法跟县城的同学比,第一次英文考试只有20分。
爷爷有一套很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我的英语水平,他要求我每晚回家不许带别的书,只能带英语书。他对英文一点不懂,却陪我一直坐着,我在背单词背课文,他在旁边看报纸,困了就打起盹,并不上床睡。每晚我睡前他都要问我是不是会背了,没有背会不能睡。
经过连续两个月的严格监督,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英语得了99分,满分是一百。这个水平一直持续了初中三年。
我的数学也差,有些题目不会了,拿去问爷爷,他先让我对着他把题目读三遍,读完问我会了没有。大多数情况下,读不到三遍我就知道该怎么解了,这也养成了我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003
我小时候爷爷很高大,我长大了,爷爷的腰就弯了下去。
初中的时候,爷爷来学校找我会通过老师转告我。
高中的时候,他会站在窗户边观察我,往往还没找到我,同学们总会第一时间告诉我“你爷爷来啦”。他们都熟悉了。
考上大学后,没有同学认得爷爷,因为爷爷在五百里之外的小城里。
每次回家,我都要先去看望爷爷,给他洗脚,剪指甲。他会颤颤巍巍地拿出一摞报纸,把每一张的某一篇指给我,要我看完。这个习惯是从初中养成的,他订的报纸我都要看,遇到特别精彩的内容,他会给我留着,专门要我看。
我知道,这几篇文章是他从几个月的报纸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让我在他面前读,只是为了多看我一会儿。他在整理的时候可能会想着,他的孙子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收获。我不在身边的时候,他就用这种方式来思念我。
004
奶奶走后,我能感觉到爷爷的脆弱。孩子们不能让他放心,他常常被气得颤抖,这使得他对孙子更加依赖。
最难忘的是某年冬天,我寒假要出去打工,过年不能回家,所以放假前提前回来看看。走的那天,小城里下着大雪,街上人很少,爷爷摸了抽屉又翻了口袋,递给我一张皱巴巴的五十块钱,让我打车去车站。但他又知道我不会打车,就坚持要送我。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下午,天色将要暗下来,空旷的道路上,白茫茫一片里,一老一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一起。那个时候我只想到了一句不恰当的诗,风雪夜归人。
005
爷爷病危的时候,我在郑州。等我坐了四个小时车回到家后,爷爷已经躺在了客厅中间,两旁点着蜡烛,院子挤满了人。唢呐队滴滴答答地烘托气氛,我却没有哭。我看着爷爷跟平时是一样的啊,他还在啊!
晚年的他做点什么都会被子女嫌弃,干脆就这样,去一个清静的地方,跟奶奶重逢,再也不会有担忧和恐惧的事情了。
在院子里,一个领导模样的人拿着话筒念稿子“17岁时在**小学任教,18岁转到**学校任校长……辛勤三十载,桃李满天下……”
“那是你们的朱校长。”我心说。我的爷爷是一个软心肠倔脾气会孤独会生气的老先生,我不在乎他作为校长有什么成就,我只知道在家里,他会夸我也会打我(二十年间,踢过我一脚,拧过我一次),在我生命的前二十年,带我走进知识的殿堂,也以身作则教我怎么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在爷爷的孙子孙女中,他对我的期望值最大。现在,我应该已经长成了爷爷期望的那个样子吧,我想。
如果喜欢,就来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