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这首妇孺老少都能和之的歌曲,贯彻了我们这一辈九零后的每一个暑假。
小时候看西游记,不是太懂,就知道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非常厉害,有七十二般变化,有筋斗云,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性格桀骜不驯,却好打抱不平,有侠客的风范,好汉的作为。喜欢他火眼金睛识破白骨精变化的明察秋毫,喜欢他独战狮驼岭三魔头的高超本领,喜欢他一次又一次降服妖怪救出师父的快感……
他不像唐三藏那般只知道取经取经,毫无乐趣、死板教条,虽说是佛门高僧,却让人心生乏味。
他不像猪八戒那般只寻思散伙散伙,三心二意、好吃贪色,好歹曾天庭为官,只让人怒其不争。
他不像沙悟净那般只晓得赶路赶路,不声不响、木讷寡言,倒也踏实肯干,只一直平淡无奇。
只有孙悟空的形象展示的最全面也最深入人心。因此那个年龄段,要说不喜欢孙悟空的真的太少太少。
长大些,就有些自己的琢磨:孙悟空为什么大闹天宫的时候所向披靡,无人能敌,非得如来佛祖出面才能制止;而到了西天路上,这些妖魔鬼怪却时常让行者举足无措,要去搬救兵呢?
有一句流行词叫做:黑化强三倍,洗白弱三分。这句话也确实是有道理的,大圣闹天宫的时候,可以说无所顾忌,光脚不怕穿鞋的,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可到了去西天的时候,身份不一样了,以前是占山为王,和西天路上遇上的妖怪们相差不大,后来是佛家弟子,多少有些收敛,再加上还得保护一个凡人,难度又增加几分。不仅仅是猴子,包括猪八戒和沙僧,都是这样,没收服的时候也是一大祸患,收服之后也少有作为。
因此渐渐的,觉得猴子没以前厉害,才开始看看其他人,比如唐僧:
虽然他是个凡人,看似是个一点用都没有只会念紧箍咒,还动不动不识好歹要赶孙悟空走,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让人觉得好笑。可是,要知道,西天路上,他才是主角。
孙悟空本领再高, 如果没了唐僧,那也只能是继续回花果山为王;美猴王跟头再远,如果没了唐僧,佛祖也不会把真经给他。说到底,西天路上,谁都能少,唯独不能少了唐僧,包括孙悟空。所以,他是最重要的。
再看猪八戒,从一开始被贬凡间就是因为贪图美色,错投了猪胎仍然色心不改,要不是被悟空降服,他没办法,即便早先有观音的点拨恐怕也阻止不了他在高老庄的所作所为。不过,虽说二师兄五荤三厌一样没戒了,但自打跟了唐僧,却一心向善,自认本事不大,倒也没有猴子的张扬和狂妄。也不嫉贤妒能,虽然偶尔教唆师父念紧箍咒,但那也只是闹着玩玩,真的念了他也着急,怪师父的不是,猴子骂他呆子他也受着;也不低头服软,着了急也骂弼马温。这么看来,确实十分可爱,毕竟西天路上,没了师父,取不了经,没了大师兄,也到不了西天。他承认这两个人的重要性,如果真的说这两个人都没了,那自己和沙老三也确实没必要再赶路了,从这一点上看,能理解猪八戒。本来么,自己在高家是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好不容易能圆了梦娶上高小姐,却因为显了原形被高家人嫌弃长的丑,不嫁了,换成谁也受不了这个。还没等自己讨个说法,猴子就过来把自己收了。收就收吧,一路上虽然抱怨不断,但只要主心骨还在,八戒的忠心真的不用担心。
比如南山大王那一段,那个花豹精想利用猪八戒和他一起捉住唐僧吃了长生不老,并说同在山洞快活。要知道这呆子的性格好吃懒惰,鬼迷心窍,按理说答应了也不足为奇。可二师兄想都没带想,就怒道:
“妖怪,你猪爷爷我不是那欺师灭祖的人!”
说完,便战成一处。
不过去西天千难万险,要说没有二心,那未免太虚伪。这点来说,猪八戒的形象是最真实的。
比如狮驼岭那集, 孔雀公主把唐僧带走了,猴子又被大魔头吞下肚。猪八戒哭哭啼啼的回来,沙僧问了两句,还没等人家相信,就要卖白龙马分行李,这意思,我等这一刻很久了。
可没一会孙悟空又回来了,看到这一幕气不打一出来:好啊,我在外面又是想招又是打斗,你俩看个师父都看不住,这会又要分行李,不用问就知道又是那呆子要散伙。一顿追打之后,猪八戒立马回心转意,一块去救师父。可见,路上最不坚定的就是他,心中始终忘不了自己的小日子,可无奈只是有猴子压着,他才不敢造次,要不然这路走不了多远他就得打退堂鼓。这不是和我们很多人一样么,之所以干着自己不想干的事,是因为迫于某种压力才不得不为之。不过八戒乐观向上,日子虽苦却总能平添不少欢乐,不是用尿和泥巴坑师父,就是偷衣服害沙师弟,再就是用弼马温挤兑大师兄,路上如果没有八戒,气氛环境真的就太枯燥了。
再看沙和尚:
西天路上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人恐怕就是他了,不是有人戏称:沙僧在西天路上说的最多的四句话是什么,不用我再说,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可是,沙僧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相反,他的作用在西天路上很大,只不过他只是一直在默默的付出,原因就在那担子行李上:里面有袈裟钵盂通关文牒,你说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唐僧师徒岂不是寸步难行?为什么师父被捉走,猴子总要带着平日里又懒又呆的老二去捉妖怪,而不是带沙僧或者三个都去呢?原因有两点,一者如果说每次都是三兄弟一块去,那总不能沙僧还挑着担子吧?不挑,那这东西就随便一放,纵使不被人拿了去,也可能被环境所破坏,比如好奇的动物过来拱一拱,要是下雨了被淋湿了,都是有可能,而沙僧就是这个漏洞的补丁。再者,如果带沙僧去,那这行李给这成天要散伙的呆子看着,猴子不能放心,还是带在自己身边放心,帮不帮的上忙不说,要是妖怪本领强大救师父多花了些时间,他别在后面又散了伙。所以,沙僧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后勤保障的,虽说不起眼,但却不能没有他。
话再说回来,这样一看,各有各的特点,猴子也不是万能的,其他人也不是一无是处,所以,渐渐也开始喜欢唐僧坐怀不乱的素养,八戒逍遥自在的乐观,沙僧任劳任怨的品格。
可再大一些,到了这会,弱冠多岁,再看时,还是喜欢孙悟空。
因为他不仅很厉害,还很聪明,不仅聪明,且识大局。
西天路上,要说完全不能少的两个人,一个是唐僧,一个就是孙悟空。
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虽然最终被压五行山。可是那一番翻天覆地的作为,西天路上的魑魅魍魉,凡是有些来路的,哪个不识哪个不晓,谁想吃唐僧肉,首先就得先掂量一下孙悟空。唐僧如果没有了孙悟空,甭说路上的妖魔鬼怪,就连口水都难喝上。碰上神通大的妖怪,除了自己其他人一股脑儿都被抓了去,一打三、一打千千万的情况经常出现,这还得亏原来闹了个天宫,天上地下海里土中的各路大神小仙都认识,要不然,真叫个独力难支,寡不敌众。为了师父,堂堂齐天大圣要赖在人家地不走了,这是多么无奈却又没法说出口。每次师父被抓,嘴里都喊着悟空悟空;八戒沙僧被抓也都叫嚷着大师兄会来救我的。这一路上,走一段就抓的抓、丢的丢,大圣就东奔西走,要么除了要么冤有头债有主找主人给收了,救的救、找的找,往前再走,又被抓弄丢,大圣又救再找……
想他在花果山独霸一方,自由自在,谁也没那个胆子和闲心去招惹他,多快活。可是西天路上,唐僧肉的诱惑又太大,致使许多妖怪铤而走险,艰难险阻,八戒沙僧又都挑不起大梁,连个帮手都没有。可他也没说一句谁的不是,连抱怨都很少。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紧箍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即便有紧箍咒,他也依然坚持自己,自己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不会因为迫于某种压力而改变自己的初心,这是大圣所区别于八戒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样,屡屡被唐僧错怪,要赶他走,要说以前,孙悟空巴不得这样,可是一路上走来,师徒的感情已然超越猴子和所有人的感情,所以这个时候,他已经不需要紧箍咒了。
所以再看西游记,我还是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的故事多,他的话题多,他所反映的事情也多,他的性格变化可以研究,他的身心成长值得思考。他还是孙悟空,还是我所喜欢的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