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      方

当威严陡峭的赤壁下,随波摇来一叶扁舟;当南山蜿蜒的小路上,细雨打落一片幽菊;当天姥山高耸的石阶上,顺风飘来一阵酒香……我看见,他们走向了远方,不仅收获了征服命运的勇气,还收获了心灵的宁静,且达到了旷世的境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长江之无穷,人生之须臾”,面对官场的倾轧与黑暗,怀有恢弘的功业抱负的苏东坡,并没有随其流扬其波,而是吟咏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静看“缺月挂疏桐”。是的,他走向了远方,摆脱了泥泞。虽屡遭贬谪,却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不再与世俗之事纠缠不清,冷眼看浮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试想,假若东坡居士没有挣脱泥淖走向远方,就不会有“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雅兴,也不会有豪放自如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更不会有征服命运的勇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虽心怀壮志,但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官场中的勾心斗角让他厌恶。不屑为五斗米折腰,不愿折节屈从的他放弃了功名利禄与繁荣富贵,毅然走向了山林,走向了田园,走向了远方。他醉心于自己的一片天,在南山山麓,东篱下,留下他采菊的身影,挥罢衣袖,拭去额头的汗珠,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山水田园中享受着快然和自足,享受着那份清净与淡薄。

若是五柳先生没有走向田园,走向远方,就不会有“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也不会有清新淡泊的田园诗派,他也更不会收获心灵的宁静。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太白虽一世梦想做官,入朝为相,但以自己那傲岸的本性,拒绝与贪官同流合污。在巍峨的天姥山上,脚着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登山时仰天长啸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远离黑暗官场的他,走向了山水,走向了远方,在山水之间,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骑鹿游名山,以酒为伴,达到了旷达的境界。

正是因为青莲居士走向了山水,走向了远方,才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齐沧海”,才会有飘逸洒脱的浪漫诗派,他才能达到旷达的境界。

如今的我们,如果局促于教室一角,只知死读书,读死书,结果只能是麻木于书本;如果只局促于自己的小城,学校与家两点一线,结果只能是麻木于家长里短;如果只局促于家长里短,每天只考虑成绩与温饱,毫不在乎国事世事,结果只能麻木于自己的人生。只有眼睛望向远方,心灵走向远方,才会看到更多的精彩,更深的体会,更有意义的人生。

当苏轼在赤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当陶渊明在南山吟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当李白在天姥山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看见他们走向了远方,收获了征服命运的勇气,收获了心灵的宁静,达到了旷达的境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他们总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我却说,地球是圆的,并以此来解释南辕北辙…… 想要到达远方,自有千种方法。 枝繁叶茂的...
    朽木不可雕阅读 284评论 0 0
  • 孤独演绎远方 向往指向远方 呼唤你,出走 一路而去 义无返顾 远方,永远在远方 呼唤你 远方,在遥远的地方 遥远的...
    牛敏阅读 431评论 5 30
  • 喜欢台湾的文艺片,因为对台湾这座岛屿的向往,还有它所流露出的清新感觉。有时想到它干净的海岸线,还有那长长的公路,...
    盛世回首阅读 211评论 0 0
  • 每个人都憧憬明天,憧憬远方看不见的那个心里的想往。 远方的希望总给我们数不尽的欣慰!于是我们能熬过一个又一...
    山水风雨人阅读 381评论 0 0
  • 文 / 艺文小舍 黑暗 默不作声 用威严 把森林锁定 冰冷 沉着脸 悄无声息 向四处蔓延 薄雾 隐约徘徊 湖面上 ...
    艺文小舍阅读 314评论 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