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想吼孩子,可我就是控制不住!”
案例:
一位妈妈向我倾诉:"我真的很爱我的孩子,但我总是控制不住对他发脾气。每次发完脾气,我都特别后悔,心里很难受,但下次还是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
这是很多妈妈内心的真实写照。爱之深,责之切,但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悔。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坏了孩子的性灵,孩子性灵被牢牢的禁锢了损坏了,智慧无所从来,越想让他学习好,他的学习会越来越不好,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打破“吼叫-自责-再吼叫”的恶性循环,做情绪稳定的温柔妈妈。
一、看见情绪背后的真相:
1. 疲惫与压力: 现代社会节奏快,职场压力、家务琐事、育儿焦虑……多重压力下,回到家后容易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 未被满足的需求: 渴望被理解、被支持、被关爱,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情绪就容易失控。
3、期望过高: 一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样样优秀,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就容易产生失望、愤怒的情绪。
4. 原生家庭的影响: 一些父母在原生家庭中受到过暴力或忽视,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对孩子发脾气。从小在吼叫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复制父母的情绪模式。
情绪 ABC 理论告诉我们,诱发事件(A)并不会直接产生情绪和行为后果(C),关键在于我们对这个事件的信念或认知评价(B)。
比如说,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这是诱发事件(A),可真正让咱们家长大发雷霆的,并不是牛奶打翻这件事本身,而是咱们心里觉得“这孩子就是故意捣乱”这样的信念(B)。
很多时候,咱们家长只盯着孩子犯错这个诱发事件,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信念,所以才很难控制住情绪。
二、练习情绪管理,做温柔而坚定的妈妈:
1. 停止自我攻击: 告诉自己“我不是坏妈妈,我只是需要学习更好的情绪管理方法”,为孩子做好情绪榜样。
2、按下“暂停键”: 当您意识到自己即将发脾气时,可以尝试暂停一下,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后,可以尝试用平和的语言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妈妈现在很生气,因为……”而不是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3. 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愤怒、焦虑、无助……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当情绪即将失控时,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尝试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 4、 寻找替代方案:用其他方式宣泄情绪,例如运动、写日记、听音乐等。学习正面管教,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课程等方式,学习更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 5. 寻求支持: 向伴侣、家人、朋友倾诉,寻求理解和帮助,不要独自承受压力。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
三、推荐书籍:
《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父母效能训练》
世上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分离为目的。
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字字恳切,发人深省,与大家共勉!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们常常对孩子各种不满意,发脾气,希望他能按照我们心中理想的孩子一样成长,在《超级演说家》的演讲《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吗?》中,演讲者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如果孩子可以重新选择父母,我们是否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我想这是值得每个父母思考的问题。
改变需要时间和练习,不要期待一夜之间变成完美妈妈。每一次的情绪控制,都是迈向温柔妈妈的一步。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
关注“她心理525”,了解更多女性心理成长和亲子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