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国学:学习让你快乐,被人误解不生气,你是君子吗?传统文化密码-52019-04-04

生活中的国学:学习让你快乐,被人误解不生气,你是君子吗?传统文化密码-5

每天认真刻苦地学习,你感到快乐吗?远方的朋友来找你玩,吃的住的玩的以及走的时候带的东西都要你从有限的生活费里挤出来,你感到快乐吗?被人误解、被别人对不起,心里一点怨恨和抱怨都不能有,你是这样的君子吗?《学而》这一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里面的《学而》,是这部书的第一篇,它讲述了孔门对于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以及方法等等。在对于这一篇的解读中,把它里面的话用句读分开来,当成一条一条来解读,这是不对的,这样的解读也违背了这篇文章的本意。

这一篇的三句话,我们中国的男女老少基本上都知道。按照古人对于这一篇的注解来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对于学问,大家随时都要练习它。这个“不亦说乎”的“说”字,就是高兴的那个“悦”字,属于古人的借用字,在这里就是高兴的意思。按照古人的注解来看,如果这样孔子也可以称做圣人的话,在于我来说是有些不佩服的,对于孔子在大龙峒的庙宇我也不愿意去拜谒了。

说个大实话,我们小时候学习的时候,老师和家长逼我们要好好学习,这那种情形之下可能很少有人会感觉到高兴和快乐。也许从真心里来说,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才能说明我们真正的感受。也许孔子讲出这样的话,才令我们真心佩服,因为他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是真的通达了人情世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几句空话和套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按照古人的注解,也是似通非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普通人大多数是工薪阶层,靠着微薄的薪水来养家糊口,用“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来形容是比较恰当的,在现实社会里,更有许多人都是“月光族”——薪水月月都花光。这样的经济状况之下,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一时的高兴是必然的,但是心里更加担心的是要招待朋友所需的花费,真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除非是达到一定级别的财务自由的人,自然是另当别论,可能会并不担心对于来自远方的朋友的到来要多出的开支而感到真的开心,否则一般的人,面临朋友到来而突然增加的花销,只有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来形容此刻的心境。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愠字,从字面上解释来说,是在内心里有着怨恨、厌恶和讨厌的感觉,是没有发出来的内心里的怨恨和愤怒。按照古人的注解来看,别人不了解我,而我的心中并没有怨恨的感觉,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这样的修养对于一般人来说,也是很难达到的,因此按照这个标准来看,要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君子。普通人遇到被人误解或者别人对不起自己的情形,就算不去和那个人算账,但是心理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不舒服和难过的,如果连这一点小情绪也不能有,才可以算作君子,估计人世间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达到这个境界。

(未完,待续)

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来自南怀瑾先生所著述的《论语别裁》。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31评论 1 16
  • 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初中一年级的课堂上,你正偷偷抄着周杰伦《八度空间》的歌词,突然同桌戳了以下你,告诉你老师来了...
    点融黑帮阅读 4,158评论 1 4
  • 学而有何乐 现在这篇《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等。过去我们把它圈开来,分作一条一条读,...
    王泽不流行阅读 3,188评论 4 3
  • 姓名:庹亚军 公司:宁波贞观电器有限公司 组别:第235期 利他一组 【日精进打卡第 53天】 【知~学习】 《六...
    tyj小电工阅读 721评论 0 0
  • 对于太平间的位置,大多数医院都选择了比较僻静的地方,比如我们常说的负一楼,这里人烟稀少,逝者不会被打扰,生者们也不...
    无为山人阅读 2,8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