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读书的人,他的内心是充实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迷失自我,不会怕时间和岁月的风霜,也不用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活的独立,潇洒,从内而外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书籍的力量吧!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免不了会出现焦虑的心情,上面有老人,下面有小孩,中间有来自事业和各种亲朋好友间的比较,人活着避免不了被外界而干扰,要想平衡好这中间的关系,和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就要找到一个让自己成长好的突破口,我能想到的就是充实内外能量,办法就是多读书学习。
最近相公给我的触动蛮大的,前段时间在头马遇到我的一个老乡是做樊登读书的,一方面想支持老乡一下,一方面自己也需要就买了一个vip,回来听了感觉很好,触动很大,就把它分享给我的相公,当时没想过这个举动会给我们家带来改变。当我发现家里不在鸡飞狗跳,相公和小女儿相处也有耐心的时候,注意到早起的时候他要听一本书,睡前要听一本书,开车的时候音乐不见了,变成了樊登老师的声音。还教育我说樊登老师讲书讲的真好,不要图多数量的听,要听懂一本后在去听另一本,不是要听一遍就完了。是要重复的听懂听透才继续才对。我很感动,这时才细细的想这段时间家里的变化,前几天在工作室回来晚了,他很有耐心的去地铁站接我,没有不耐烦。是因为相公平时有点路痴,尤其是复杂的火车站,我不跟着的话经常进不去出不来的,这时候他就很焦躁。通话的时候能感觉到。再一细想我俩平时沟通什么的,他都有变化,少了焦躁,多了耐心。最近还会给我一些意外的建议。真的很感动,此处请允许我撒点狗粮,相公,我爱你。
小女儿现在是成长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儿子们现在也真是青春期叛逆,很多时候能感觉到我们内心的焦虑,家里气氛时而回充满紧张情绪,但自从我们找到突破口后,变化真的是很大,面对小女儿有了更多的耐心,因为读了一些关于幼儿心里方面的书籍,儿子方面也学了一些关于青春期叛逆的书籍,去了解他们的心里动态,从而有一些行为方面不在气的脑袋疼,心口突突的跳,学着去理解和有效沟通。更加合缓了和叛逆期孩子们的关系。
很多人会觉得读书不会马上给予结果,我想说只要你读了,学了,习了真的就会有实际结果。因我家的切实改变真真切切。
坚持读书是为了,就算最终跌进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我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农村,小的时候村里有差不多三百户人家吧,记得的大学生两个都没有,大家都习惯了大学生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我自己也觉得那是故事而已。但是有一个印象最深刻,也是最羡慕的人家,住在我家隔一户的后面,家里有两个女儿,比我还小几岁,因为离的不远,经常会听到妈妈带着女儿读书唱歌的声音,出于好奇也会从她家门前走过,经常会看到母女三个在屋子里面跳舞,有时是在窗前的小板凳上读故事书。老人们聚在一起也会聊,你看那谁的媳妇儿白天一样和大家干活,闲的时候就和女儿看书,你看人家啥都不耽误。乡下嘛,免不了一些说三道四的人,三姑六婆聚到一起也会说着些酸话,没事就能瞎得瑟,都孩子娘了,还看书跳舞等等闲言俗语,可我没有看到过这家的女主人和谁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聚会聊天。也没有在意别人说什么,还是照样和女儿们读书,唱歌,跳舞。后来我也走出了农村出来打拼生活,再回去的时候见到这家就剩老两口在家,没事还是该干活干活,该放牛放牛,看看书,跳跳舞,精神状态很是不错,我问老妈,她家孩子呢?妈妈说都读了大学,后来就定居在城市里了,还给爸妈买了汽车,接他们去城市里,但是被拒绝了。妈妈还说去城里多好啊,可是那老两口想不开非得在这农村里待着。但我发现她们没有像空巢老人有的那种孤独,也没有看到他们看到我时特别想念她们的女儿,这个真的有震感到我,心想这是孩子一年回来不了两次单自在家的老人吗?这和我所看到的以为的老人怎么不一样呢?我看到他们后感触很深,我想这就是她们不同于普通农村人的地方,这也是她们一直在读书学习带给她们洒脱的地方,这是很让我敬佩的地方,都说读书会让同样的环境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会有不一样的后代,我想她们是农村人爱读书最好的诠释。
为什么要读书,值得我们每一个去深思,尤其是农村里,如果情况允许好希望樊登读书能走进农村。去给在乡下的那种环境带来不一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