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论语》1.10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思学《论语》1.10

              宜山一中 薛思雪

【原文】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释义学语】子禽向孔子贡问道:“孔子他老人家到这个国家,一定能听到这个国家的理政之道,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询问他的呢?”子贡说:“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自然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了。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应该是不相同吧?”

【论思品悟】“君子之道,成于谦德;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这里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的高贵品格勾画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而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谦让之人,一如空谷幽兰,不以无人欣赏而不芳,谦心如兰,花香蝶自来。一个人如果把自己开成花,自然散发芳香,不愁招不来“蜂蝶”。每个人的品性,会散发出不同的“味道”,身边围绕的是良师益友还是狐朋狗友,全要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当一个人洁身自好,严于律己的时候,其身边一定有许多品行高尚益友。当一个人品行不端,满身污秽时,其身边一定是许多臭味相投的损友。孔子就是因具有高洁的品格和伟大的人格感知力,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谦让,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优秀的品质,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大智慧。“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有时适时的谦让示弱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是一种成功的手段。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忘处谦。谦一如一湖春水,碧波荡漾,生意满满;谦一如静水深流,波澜不惊,长流不息。谦受益 ,满招损;谦卑退让,以退为进。因为谦卑,所以能守;因为能退,所以可进;因为亨通,所以善终。“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君子以谦卑之心涵养自己,修炼身心。人心向善,必然思谦;人心大爱,必然能谦;人心淡泊,必然生谦。人做到谦,人就是山;山不自大,自然巍峨;山不自美,却是风景。谦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谦以做人,即道法自然,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一个人谦言谦行,虚怀若谷,淡泊如水,表里如一,不断超越,就可以达到儒者“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大自由大境界了,就是一如孔子般之谦谦君子了。

是为记,公元二零一七年七月十七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
    济东老六阅读 3,474评论 0 2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8,621评论 0 1
  • 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细说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
    弘丹阅读 8,715评论 0 7
  • 下午跟朋友聊天,突然聊到,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个话题,我一时无语。这个理想可以解为,对事业的选择以及对生活的追求,我略...
    张沐阳阅读 1,443评论 0 0
  • 好久没有值班了,宝贝去上班了,我只能好好上班赚钱,一个人睡有点不习惯,慢慢就会好的,时间过的真快啊,现在都四月份了...
    志梅阅读 1,3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