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逻辑:想清楚你要做什么

今日在出差路上,没有读书,就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是《打基础,其实是个无底洞》

这是一篇讲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温伯格当初开始做物理研究时的学习经历。

“起初,他啥也不懂,根本找不到北。然后,一边听最前沿的演讲,参加研讨会,一边回去自己读书、读文献,不知不觉之中,研讨会能听懂的越来越多,而且可以参与讨论了。再后来,他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题目,然后进入研究状态了。”

温伯格是从本科到研究生时候才开始打算从事物理研究方面的,他实际上是位文科生。但这对他来说并不影响他想做物理研究的那颗热忱的心。就如同作者所说的“其实许多物理学家,本科的时候是学历史、学文学的,后来很厉害,甚至拿诺贝尔奖。”

以上就是温伯格的例子,主要说明了两层意识。

“第一,你得进入做事情的环境,对于科研来说,就是直接参加研讨会。第二,根据你想做的事情,回过头来打基础,来得及。”

其实,这里面包含2种思维。

第一种是首先打基础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下,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打好基础了。对于学生来说,一做题就知道自己水平了。

另外一种思维,是做事情的思维。永远以做事情为主要内容,以把事情做到为目的。这样,学习就更有针对性。

相反,如果你总想着把事情做好,丝毫不屑于打基础,那会是更大的无底洞。例如,总想着做题,拿高分,而忽略了题目里的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步骤。那就是把进步建立在流沙之上了。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么打基础就是个无底洞。例如有些人一看书,坐那儿不动两个多小时,不动笔,没有写下一行字。在这2小时里,十有八九大部分时间都在神游。

的确如此,拿我们读书来说,要是每天只读书不输出的话,也不知道到底自己学了多少,这样相当于没读。过后要让你来讲讲读了哪些内容,有何见解的时候,你说不出来,那也是白读了,所花的时间都浪费掉了。所以说,我们读书,然后每天坚持输出是有好处的,写的时候会理清你的思路,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多少。还有,能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没准以后也能泉思如涌,成为畅销书作家呢,哈哈。

因此,有输入就要有输出,写写读书心得什么的都好。

最后回到本篇文章,还是要说一下,无论做什么事情,别以没基础为借口,也别进入打基础的误区,关键在于你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出自宋代赵彦端的《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
    微尘众_6259阅读 241评论 2 0
  •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的指南 《纳瓦尔宝典》告诉我们,人生除了追求财富,还需要寻找幸福。 纳瓦尔·拉维坎特是著...
    予齐爱读书阅读 104评论 0 0
  • 岁序更新,华章再启。 为更好地开展新学期工作,开好局、起好步,2月16日上午,海北路小学领导班子开展了“万象更新之...
    锦山阁阅读 88评论 0 0
  • 头条 用于机器人技术的 ChatGPT[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
    数科每日阅读 116评论 0 2
  • 投射我儿读书明理,修身做人,每天阳光快乐,情绪平和稳定,越来越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投射我儿对家人、他人、社会...
    花开生两面阅读 5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