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可以拆解为两个步骤: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一切进化的方向都是效率更大化,即使用能量完成目标的效率。
我们的世界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由差异驱动,能量开始运动起来,从高温到低温、有序到无序。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功,也涌现出了许多复杂性不断增加的实体,星云、恒星、行星、生命。
生命的特殊性在于,需要主动从外界获取能量,以维持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当有了多余的能量还能提升复杂性。
这也是为什么获取能量和利用能量的效率对生命来说十分关键,它决定了生命的进化能力。
我们借此视角来看,人这个物种进化历程中的几项关键进步:
一万年前,当人类发现农耕,便可以有效持续地获得能量,以便于生存和繁衍,不用再丢弃和干掉同类,反而能大肆繁衍,实现种族扩张。有了多余能量后,人可以开始从事除了生存繁衍外的其他创造性活动,促进了人类使用工具、发明语言。
工具的使用让人类开始从自然中获取和利用原先无法使用的能量,比如用火取暖、驱赶野兽和烤熟肉类;语言的发明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驱动大规模有效合作,本质上也是能量的高效利用。
后来到了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更是让人类产生和利用能量的效率得到了飞跃,同时创造信息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信息其实也是便于高效利用能量的,可以看作一种能量使用说明书,例如DNA的作用就是设计了一套如何获取能量、利用能量完成某些活动的生命系统。
后来的重要变革又主要围绕信息技术和能源,说到底还是能量的使用效率。
从这条主线来看,我们作为个体和组织,自然应该实现自身系统和组织系统的效率更大化。当然,组织也是由个人构成的,这里还是围绕今天想写的,对于个人为什么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当然是因为这样才能效率最大化嘛。
虽然现代社会流行理性化风气,理性也的确能帮助我们解决复杂问题,但实际上用理性压抑感性能力,这是一种对能量的极大浪费。
人类负责感性的动物脑已经存在几亿年了,支配着我们大多数的决策,而掌管理性的大脑皮层才几万年。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一定是感性主导,让你做出诸多非理性的决策,而不是理性地分析这个人身上有多少价值所以才喜欢ta。
这种感性行为的理性解释是多巴胺的分泌,但却很难用理性的行为做到,例如让你喜欢的人向你分泌多巴胺应该比较困难吧。所以对个人来讲,理性培养的方式成本很高,最好的办法还是跟随内心的喜好,懂得倾听内心的声音,敢于听从直觉。
这个建议同样也可以用理性语言解释。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个问题:本质上人做决策取决于什么?
是决策时刻你所感知到的收益和需要付出的成本。
举个例子,为什么总有很多人无法坚持健身,却又冲动办健身年卡?因为办卡决策时,他能感知到的收益是自己坚持健身后的自信、魅力、健康的美好图景,这个收益虽然有风险但对他来说值得用年卡的金钱成本交换。人对风险这种概率性数字性的东西感受不深,而对画面感背后的情绪感受强烈,参考买彩票的决策过程。
这也是进化中人脑的结构决定的:采集狩猎时代,你需要分辨和记忆果子是有毒还是能吃、野兽是否需要警惕,产生与之对应的情绪来提高生存概率。而对数字的关注是后来才出现的理性脑产物。
因此,在我们人生中会有无数决策,事业中你能否持续和深入的意愿是能否卓越的关键。而这两者的决策会以许多细微的小决策分散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任何人在刚开始一项工作时只要付出努力都可以完成得不错,但是中后期遇到困难、瓶颈时,是否都能持续付出成本,将取决于你能感受到多少收益了。而情绪上的内在奖励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良药,对于个人就是对你喜欢的事情的热爱或成就感,对于管理者来说激励员工的内在奖励也要比物质奖励更加关键。
总结一下:感性和理性就像阴阳两面,结合你感性偏好和理性目标去决策吧,这样效率最高。
例如从你喜欢的事情里选择最能创造价值的,这样你既能毫不费力地做下去、愿意在领域里不断磨练深入,又能符合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收获创造价值的意义感,同时健康市场里创造价值必将伴随着更多生存资源作为交换,所以你也能实现财富目标。
当然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依赖你的信息量和认知水平。如果把「选择喜欢又能创造价值的事」作为一个目标,内心的认同和目标建立是第一步,接下来你只要去实现目标,不断提升这个过程中的效率,理论上就可以做到。
最后附一段个人非常喜欢的乔帮主的名言,与君共勉:
「做伟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只要是内心向往的东西,你就会找到。这和任何美好的爱情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渐入佳境。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
来自公众号「Mavis杂谈」
原链接:为什么要做你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