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苦难重重”,就用斯科特派克的这句开头吧。
最近依然有很多烦心事,不过最近经常搜一搜MBTI,看到关于各种INFJ的文章,也就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说:INFJ,容易情绪化是个天然倾向。提醒了自己之后,能感觉好点,也是自己“看见”了自己吧,这几年的心理学也不是白学的。
今年已经到了年底,想想年初订下的三个目标“搞钱、搞事、搞对象”好像都实现的不太好,尤其是“搞钱”一事,不但没有达成加薪升级的目的,朋友从自己手里借走的几笔巨款也一再延期,令自己苦不堪言,乃至夜不能寐。“不要轻易借给朋友钱”,无数人的肺腑之言,自己非要栽了大跟头方才刻骨铭心。经济上带来损失和巨大风险,心理上也受到了某种伤害,乃至对于关心的家人、朋友都无从解释,有时候会不自觉的给自己也安一个“不靠谱”的负面标签。
INFJ容易有“情绪崩溃,自我责备”的倾向,所以,难受的时候也一遍一遍告诉自己“接纳一切,抱怨指责已经没有用”。回顾整个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也反思了自己很多。“滥好人”、“耳根软”甚至也有小小的“贪念”,轻信了朋友的承诺,结果真的搞的无法收场时候,自己其实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钱,一旦从自己手里出去之后,控制权就不在自己手里了。终于明白银行为什么贷款如此严格了,人性不可测,人性不可轻信。自己对人性的轻信,对风险的无意识,本身也是心智不够成熟的体现。今天看了几篇关于INFJ/P明星的文章,比如朴树就是INFP,是个活得很朴素、自由、随性的人,他曾经也是借钱给圈里朋友,等到快家徒四壁时候才想起来曾经借给高晓松15W,再去要... 我大概能感受到那种感觉,但自己毕竟不是明星,不是文艺青年,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常识性的东西还是要遵守,否则掉坑里,也是活该。不想责备自己,自我攻击了很多年,内耗得也很多了,最近一年感觉慢慢想开了很多东西。
从认知的层面,有一天也体悟了一个点:我今天最闹心、“要死要活”的事是收不回来借款,这件事最开始发生在两年前,那么两年前这件事发生之前,自己就很开心了吗?显然不是,那时候情绪化更厉害,闹心的事是工作上没法有进展,干活干的不开心;那么想想没工作之前呢?自己就很开心吗?依然不是,那时候心里依然无比焦虑,而且不知道自己焦虑恐惧什么,那时候自己在记事本里每天写写写,还不敢来简书上呢...再往前回溯,一直回溯到小时候,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开心和幸福的时候,几乎每个阶段自己都充满了焦虑”...所以,很明显的,是自己“内在模式”出了问题,所以自己永远闹心...Bingo!想到这里,自己突然就回过来味儿了,心理学重要理念“内在决定外在”,自己今天的闹心和之前的闹心在情绪模式上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不是外在事件真得那么致命,而是自己内在还不够稳定和强大。想到这里,自己突然就转念了:过去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已经无法改变,只有接纳。现在到底是因为过去自怨自艾、后悔不迭,还是平静的接纳,做出正面的行动,其实是一个选择...真正心灵的成长就是在当下的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选择中发生的。
有时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也能体验到,情绪稳定,自我接纳了之后,至少不会轻易的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中而久久不能自拔,内心平和了之后,至少没有那么多的激烈的内心冲突了,偶尔也会有一丝愉悦感流淌出来。想想之前的10多年,自己很容易钻牛角尖,对很多事情容易有执念或者极端化的想法,过得很累,又是何必呢,况且自己曾经很执著的一些选择和观念,实践起来发现可能还恰恰是错的。太多的执念,尤其是错误的执念,没有产生什么正面价值,反倒耗费了自己很多的精气神,搞的抑郁压抑无助又毫无意义,想想真的很傻。
太多的身外之物,其实真的没有那么的重要。尤其自己最近关注自己身体健康比较多,越发的明白这个道理。身体是硬件,不保养,不爱护,早晚要出毛病,体检报告已经在告警;心理是软件,一切的负面情绪都没有什么价值,唯一的价值就是告诉自己“觉醒吧,修行吧,该改变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败、不顺,其实只要健康的身心还在,一切都会有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自己执著追求的,得到了也未必就如自己想象那般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必须得接纳自己的平凡普通和渺小。
“人生除了生死,都不是大事”, 甚至在一些境界高的人那里“生死也不是大事”。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升职,加薪,发财,成名...都不是啥大事。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关于宇宙的纪录片,现在在快手上也经常能刷到类似的视频,地球是宇宙中非常微不足道的一个,自己也是地球上微不足道的一个,有人直接评论区留言,“看完短片之后感觉现在的这一切没有意义”...当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生死其实都是一个时刻而已,在生与死之间是漫长的“活”的过程,没有什么是大事,但却是重要的事吧,也是个过程。既然是重要的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就好了,自己能够从容应对。
内心强大了,事情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