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话,能引起别人善心;坏话,会激起别人恶念。多说一句好话,多添一分和气。为人就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结好缘。
——题记
放纵分寸的结果
今天,她小姑父请家人吃饭,等了好久她才过去。她一过去就挨到盛饭的位置坐下,而且还是她小姑父的对面。
家人要了两种米饭,一种是白米饭,另外一种则是玉米饭。因为她太了解她小姑父了,不吃玉米饭,没有汤也是绝对不吃饭的。
等到盛饭的时候,她主动说她来盛饭,家人一脸茫然,都在心里想这丫头今天转性了?因为她一般饭来张口习惯了,今天主动帮人盛饭,家人还真有点不习惯。
等到她盛给小姑父时,她故意满满的盛了一大碗玉米饭,而且还把汤端到自己面前。小姑父,脸有点微微略变,还是接了玉米饭。她还嘻嘻哈哈叫着小姑父大名说:“看我对你多好,给你盛你最喜欢吃的‘玉米饭’,不用感谢我。”小姑瞪了一下她,家人脸色不好了。怎么说也是长辈,这么直接称呼大名,怎么也说不过去。
父亲听不下去了,放下碗筷说:“虽然他没大你多少,大一岁也是长辈,不要没大没小的。而且既然他娶了你小姑,更是你的长辈,你这是不尊重他也是不尊重你小姑。懂吗?说话要注意场合,注意分寸。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还需要人来教你如何把握它的度?”
父亲的话顿时让一顿饭陷入尴尬与紧张的氛围。
她深呼了一口气说:“爸,我这是与他开玩笑的,您至于这么严肃吗?”
父亲看着女儿今天这个样子,有点头疼,也许是太纵容了。接着说:“你知道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因,怎么不会变通一下,分寸也来自每一个细节呢?难道你和老师朋同学也是这么说话的?”
宠溺过后,难把握分寸
上次的饭,她觉得吃得特憋屈。一连一个月她都每搭理小姑父,也没和家人吃饭了。她觉得在乎她的人应该知道她就是那种没心没肺的,不管什么场合,认识不到十分钟,她就会肆无忌惮的与人开玩笑,而且玩笑是特别大的那种!因为她觉得那是与人拉进关系的一种方式啊!怎么就没有人懂呢?
其实,她被宠得多了就会放肆,被别人一戳破就会忍,忍得多了就会怨恨,生活中的我们也和她一样,所以爱要懂得分寸。
一天晚上,小姑父喝醉酒了。走在她的门口,没有进去。也许是酒后吐真言吧,他看着她说:“么么,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从我们认识的那天,你一直在挤兑我,这些我都知道。只是不管以后是什么样的酒席场合,无论是朋友的,还是工作上的,都要认为自己只是个配角,不要因为一个人而失了你应有的分寸。我希望你好,才会和你说。”
这天晚上,小姑父说了很多,什么委屈,什么求业不顺都说了。她才知道小姑父最近心里一直不好过,而且每天还要糟她的打击。她现在突然意识到分寸是成熟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大概一切想要长久的东西,都必须把握一点分寸吧。越过了,怕终究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天,她给小姑打了一通电话。很多都是关于道歉的,小姑那边传来“你也不要放在心上,他也只是喝醉了。不过我也希望你以后就算开玩笑,要有一个度,如果在你没有把握它的分寸之前,你就不要开玩笑了。而且要有礼貌,不要没大没小的。就像我的那些同事你遇到人要礼貌的问候,不是说要你顾及我的面子,这是一个人修养的问题,懂吗?”
家人,朋友,都在为她好,她却把这种好变成一种肆无忌惮的玩耍。现在她明白了分寸这种事情太难掌握了。有的人无师自通,有的人勤能补拙,但最怕的是无药可救的那一类。幸好,她还有救。
巧妙握住分寸
她总结出分寸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
别人愿意忍让,是因为重视。但我们总不能因为别人这样忍让了,就变得越来越过分吧?就像电影《七月与安生》,再好的关系,没有了距离感,只能把对方推得更远,产生更大的隔阂。
熟悉的人不是用来随便对待的,熟悉的人才更应该好好珍惜。
刚刚好,其实才是最难把握的度,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没有掌控好分寸感,而带给对方或自己尴尬且不舒服的感觉 。
生活中,那些被夸高情商的人,你仔细观察一下,其实都是能够巧妙掌握好分寸的人。
他们不一定多么热情,也不是刻意而为,可是他们知道如何说话和办事才能使别人感觉到舒服。
他们总是能够了解别人的敏感点,并知道如何避免触及这些地方。他们没有指手画脚的坏毛病,而是尊重别人的选择。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有一种妥当的安全的被保护感。
分寸是个好东西,希望你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