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就能让人如沐春风。
一是拉近距离
搭讪可以快速和陌生人拉近距离。但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有的人外向活泼,很容易就和别人聊到一起,有些人则比较内向,与人搭讪会让他感觉困难,甚至有些抵触。
有四个万用公式,可以帮助大家搭个有品质的讪:
预备式,展露热情加上适度地跟随;
增强式,重复刺激加上印象管理;
单人式,寻找共同点加上了解关注点;
混合式,观察局势加上无痕滑入。
搭讪,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起点,但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地就跟人瞎搭讪,无论是从面部表情,还是从搭讪的话题都需要刻意训练,说话时候的语速、语调、音量都对搭讪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
二是精准表达
有的人爱说话,一点点小事都能讲出一篇长篇大论,但别人听完之后云里雾里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有的人话不多,但一开口就能切中要点,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让别人很快就能get到他要表达的点,这就是精准表达。
在沟通的过程中,语言在精不在多,少说点才好消化,尤其是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的时候,面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重点。
过于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反而不会打动客户,甚至会把客户吓跑。
有这样一个例子。面对办公室的白领,推销的重点在于水可以随身携带,上下班的路上都可以喝,非常方便;面对长期面对电脑有健康隐患的IT男,则侧重于水的性质,弱碱性的水对健康有好处;面对办公室主任,强调水的品牌,不论是开会还是招待客户都显得有档次,并且水量刚刚好不会浪费。
精准表达重要的是换位思考,找到对方真正需要的,才能切中要点,说出有价值的话。
三是知彼解己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性格脾气、思维模式自然也不一样,即使是一母同胞的双胞胎也有不同的地方。
当我们面对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仔细聆听别人的想法,感受对方的情绪,去听懂对方话中的“言外之意”。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来了解对方的需求。
经典的案例“小贩卖李子”。
客户想要买李子,第一个小贩光说不问,什么也没卖出去。第二个小贩问“要什么样的李子”卖了一斤李子。第三个小贩不仅问了要什么,还问为什么要,发现了新的销售机会,卖出去了两斤猕猴桃。
听而不问,自说自话,会让人错失良机,多问问,多聊聊,就会发现新的机会。
其实,好事都是问出来的。
四是化解冲突
网上有句话说,“控制好情绪,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在沟通中,如果我们受到情绪的干扰,就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判断,从而无法完成有效的沟通。
以色列著名心理学家鲁文•巴昂说过,“让情绪为我所用。”
所有的情绪状态都可以作为一种积极的资源,为我们所用。
对“失望”的情绪要鼓励地说,告诉对方“你可以的’可以帮助他重拾信心;“愤怒”的情绪,缓缓再说,面对生气的人要适当地晾一晾。
晾着不是冷漠地置之不理、消失不见,而是带着尊重,做一个“安静”的人。
“侵犯”的情绪,直接说不。对于明显侵犯自己权益,碰触自己底线和原则的事情,要勇于直接说不。
有的人碍于面子不敢直面拒绝,其实这不是好事,平和而坚定的表达,严肃的表情,都可以有效地传递拒绝的力量。
说不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保护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是沟通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