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9岁这一年,我突然想要个孩子了。
一直以来,我和老公都是个坚定的丁克族,我们都爱养宠物,却对孩子敬而远之。
我们有这种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时期,从我们牵手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认定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只要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就够了,我们不需要孩子来影响彼此的感情,我们一直觉得一旦有了孩子,两个人对彼此的关注和呵护自然而然地就少了,淡了。
我们的感情一直很稳定,爱情至上的我们是周围同学艳羡的对象,当毕业变成了很多人的情感转折点时,我们却依然幸福如初。
结婚也是很多人绕不过的坎儿,他们不是因为车子房子吵,就是因为彩礼有隔阂,甚至会为婚礼的细节起争执,而我们,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一句“我愿意”里满含着我们对爱与婚姻的全部期待和自信。
结婚十年,我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少了孩子而变质,沉浸在二人世界里的我们全然不顾双方父母的苦口婆心,他们翻来覆去重复着同样的话题:你们该要个孩子了,别看现在不想要,等以后你们就后悔了,那时再想生可就难了。
我们全当成了耳旁风,我们不想别人过什么日子,我们就要跟风过什么日子,我们想要过自己想过的日子,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不想人云亦云,这难道有错吗?
然而,不曾想父母的话竟然一语成谶。
39岁这一年,当我们参加完大学毕业十五周年同学聚会时,我和老公第一次开始怀疑我们丁克的决定是否正确。
席上,同学们除了寥寥谈论了几句工作后,便开始大肆聊自家的孩子,我发现自己和他们就像两个世界的人,分外的格格不入,我根本就插不上话,那一瞬,一种突兀感和挫败感强烈的漫了过来。
可我转念一想,那是他们的人生,跟我何干?
02
老公也突然有了变化,他说他始终忘不了一个在大学里没什么交往的同学随口寒暄了几句:你们家孩子在哪上学呢?老公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就说没孩子,没想到那些不太熟悉的同学齐刷刷地递过来注目礼,那是吃惊,那是不解,那是同情,那是很复杂的表情。
那天晚上回去后,老公很沮丧。他带着醉意,搂着我喃喃地说:我们是不是也该要个孩子了?
我心里一惊,我们终于还是敌不过世俗,公序良俗里,没有孩子的家庭就是不完整的,我们生而为人的职责之一便是传宗接代。
我们终是凡人啊,凡人就该过凡人的生活啊。
我们最终还是妥协了,我们决定要个孩子,在39岁这一年。
我吃了叶酸,他戒了烟酒,我们的诚意是满满当当的。
可是两年多过去了,我们却颗粒无收。医生说,我的子宫有些萎缩,而老公的精子质量不高。
我们像被宣判了死刑一样,从医院出来的那一刻,心如死灰,连天空都是灰的。
回家后,我们抱头痛哭,这大概就是我们的命吧?每一个孩子,他们大约都是在合适的时间在父母的全心期待中才会拥抱这个世界。
现在,我们想要了,却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节。
怪谁呢?自己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那么多的心想事成。
03
孩子这种事儿,也许你不想要的时候就可以不要,但当你想要时,却不一定就可以如愿以偿。
孩子也像一棵种子,他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只有当土壤,阳光,水分,季节都合适的时候,他才会生根发芽,破土成长,开花结果,时机不到或错过时机,他要么不够健康,要么压根儿就不会扎根。
很多曾经发誓要一辈子做丁克,走到半路上却发现丁克不下去了,是受周围人影响也好,是被父母所逼也罢,或者突然有那么一天发现自己非常想要一个孩子了,却要不上了,多半是年龄大了,不好怀了。
这多让人着急上火。前半程说死说活不想要,后半程却又哭天喊娘地想要,人生被要不要孩子一分为二,前半生为不要孩子而和世俗,父母,周遭的眼光,内心做斗争,后半生却又为要孩子而和医院,身体革命。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打算做丁克的夫妇,如果你们有这样的想法,请先一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真的无比坚定这一辈子都不要孩子吗?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周遭有多少压力?如果你们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坚定自己的想法,永不后悔。
如果不够坚定,那还是算了吧,别到时候后悔了却又被年龄所误,遗恨终生,到最后,因为生不出孩子而严重影响感情,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你们坚持了丁克一段时间开始动摇时,就趁年龄还不是你们的障碍时,及时要一个孩子,如果动摇时还想再坚持一下,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了,可能一个恍惚就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