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2
回答问题:
投资,最重要的就是投资标的的选择,而标的的选择一定要符合科技、社会、人类的发展趋势,所谓“一切与趋势无关的都是鸡毛蒜皮”。
看似很有道理,但是还是无从下手。那不如直接选择市场上所有人都最看好的标的。比如万科、茅台、腾讯、阿里、谷歌、苹果、亚马逊、脸书、特斯拉、可口可乐…...
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投资投资ETF指数基金,比如标准普尔指数基金、上证50等。据说,用数学模型分析,股市长期来看是只涨不跌的,这符合人类发展的趋势。
其次重要的就是投资的时长。巴菲特说:“我希望我的长期是永远”。其实,经济周期的时长正在逐步缩短,所以,其实永远可能也没那么长,两个经济大周期就好。
最后才是投入的总金额。毫无疑问,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有两个大前提:
1、不是一把梭,而是长期定投,两个大周期内连续不间断地长期定投;
2、用来定投的钱没有杠杆,即绝对不能借钱投资,否则资金就有成本和期限,会降低投资成功的概率。
学习笔记:
内部收益率法:通过让现值为0,算出内部收益率,但这仅仅是一个比例,没有体现出现金流的方向和赚取收益绝对值的大小,而且在现金流的方向超过一次时,内部收益率还不止一个。
内部收益率法与净现值法冲突是,以净现值法为准更为科学。
实务期权法:即“走一步看一步”。VC的分阶段注资就属于这种方法。
Day 13
回答问题:
我在一家三甲医院,从事医疗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快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医疗建筑的投入是巨大的,虽然投入巨大,但好的医疗资源还是供不应求。
单从医疗建筑这个行业来说,自然是医院收入高,需求大才会去建设更多的项目。那么人口结构、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经济状况,是影响资料建筑行业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政府支持力度和财政支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学习笔记:
并购方式有:
1、吸收合并:A吸收B之后,B不存在了,成为A的一个部门或子公司。
2、新设合并:A和B合并之后,成为了C。
3、购买资产:留着原来企业的空壳,其它的所有资产都买下来了。
协同效应的收益:
1、收入增加
2、成本降低
3、税收优势
4、降低资金成本
协同收益计算的两种方法:
1、分别计算,一个一个算,再累加。
2、计算总账,算并购后超出的部分收益。
分配:
被收购方:溢价部分
售后放:协同效应收益-溢价
并购成本:
1、财富转移,从股东向债权人转移
2、共同保险效应,你的负债就是我的负债,反之也一样。
3、多元化风险,直接买股票好于收购
4、多元化折旧,跨界并购难以创造价值
Day 14
回答问题:
学习笔记:对于“在估值的过程中,要运用很多假设,如果假设不准确,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会不准确,所以估值无用”的观点,我是这样看的:再精确的计算也无法完全消除不确定性,面对此类问题,其实模糊的精确,好过精确的模糊,无需过于纠结。
学习笔记:
收购的两种方式:现金、股票
现金收购:真金白银,购买后彼此没有关系,不存在控制权被稀释的情况,标的公司要支付资本利得税。
采用现金收购,被收购方的股价往往被低估,因此宣布收购后,其股价通胀会上涨。
股票收购:以股换股,目标公司成为收购公司股东控制权,收购方让渡部分控制权。
采用股票收购,被收购方的股价往往被低高估,因此宣布收购后,其股价通胀会下跌。
Day 15
回答问题:
谈判是我的弱项,也没有很多谈判的经验。我想,谈判对重要的还是对行业的了解程度吧,你越专业,对答如流,说话越就有信服力,对方也不敢班门弄斧。如果是个谈判小白,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严防死守自己的底线,“不买/卖,我就走”。
学习笔记:
收购,除了上一讲的现金收购和股票收购的分类外,还可以分为自己收购和借钱收购。
自己收购很简单,就是自己出真金白银去收购。
而借钱收购又可以分为有担保的收购和无担保的收购。
有担保的收购比如银行担保,但是需要抵押物,相对来说成本较低。
无担保的收购就是发债了,没有抵押物,相对成本较高。
借钱收购,能放大企业的收益,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避税的效果(税盾),还能规范高管的行为(天天要还钱,逼着高管把公司搞好)。放大了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损失,要特别注意。
如何决策?
1、考虑公司本身的情况:公司规模,自有资金的充裕程度等。
2、公司和标的公司的关系:谁大谁小,是准备一大吃小,还是蛇吞象?
3、宏观环境:融资成本、未来不确定性的大小等。
Day 16
回答问题:
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交易架构”这个词,做了一点点功课:
并购中的交易架构设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般视具体交易的要求不同,需要满足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目的:1、投资安全;2、商业和经济考虑;3、税务考虑;4、公司和证券法考虑;5、融资考虑;6、法律责任考虑;7、第三方同意;8、退出;9、减少暴露;10、后续运营;11、合法合规;12、政治考量;13、审批考量 等等。
比如,强生刚宣布的300亿美元并购Actelion的交易架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商业考量。
学习笔记:
现金分红:真金白银,分为年度、季度分红(需确保其连续性,否则会有负面影响,比如格力)、一次性和特殊分红。
股票分红:送股份给股东(现金没离开企业)
股票拆分:一股送一股(本质同股票分红)
(股票分红和股票拆分并未改变企业价值,因为股票数量增加,价格会下降,总价值并未改变)
股票回购:企业用现金从现有股东手中买回股票
优势:
1、比较灵活,是一次性的,而非长期承诺
2、将维持高股价
3、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因为一般股票被低估了,企业才会回购)
劣势:
1、还是有一定负面信号:企业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2、回购有溢价
实务分红:送实物或服务,非常少见
分红政策的选择:
理论一:MM定理,公司的股息政策不影响企业价值。
理论二:“一鸟在手理论”,分红的比例高,企业价值高。
理论三:“税收偏好理论”,分红的比例低,企业价值高。
分红政策要稳定、平滑,不应大起大落。传统企业分红一般较高,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分红较低。
Day 17
回答问题:
我觉得“个人投资”就是个“信息不对称”或者说“逆向选择”的例子。仔细回想一下,周围那些常常喊着要投资的人,真的是在投资吗?他们绝大多数是想短时间内致富,已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句式是“等我有钱了,我就......”。
然而,从我国股票市场的参与者的结构来看,大部分是资金量小的散户,从操作习惯上来看,这些散户的换手率又比较高,从收益成果来看,散户的整体收益又是最低的,或者说大部分是亏损的。这是为啥呢?
从证券公司的“新开户数”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绝大多数散户是在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进场的。看到周围人都“赚钱”(浮盈)了,自己也不笨,赚一把就走吧,刚好还再牛市中。
学习笔记:
一、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区别:
1、信息不对称:事前的问题。在事前,谁会去买保险?相对来说,应该是那些“第二天回去蹦极的”才会去买保险,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
2、代理问题:事后的问题。如果我已经买了车险,相对来说,我可能就不会像原来那样仔细地看管我的车,因为我知道车丢了有人赔。
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质量高的人或者质量高的企业退出了这个市场,可以粗略地把它理解成为,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二、信号传递理论:有优势信息的一方告诉劣势信息一方自己的真实价值
1、孔雀开屏(我拖着又大又重的羽毛,依然能自如生存,我很强,嫁给我吧)
2、高管主动降薪(我是好企业,我相信公司的股票会涨,咱不靠工资)
3、公司主动披露信息(我是好企业,不害怕信息披露)
Day 18
回答问题:
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法:货比三家、引入第三方进行背书等
学习笔记:
机制设计理论:信息少的一方设计机制区别信息
直接机制:真是讲述内心想法
间接机制:设计出一种机制,让讲真话比说假话的效用高。
案例:
1、价格歧视:卖给不同人不同的价,赚取超额利润。
2、二级密封价格拍卖:出价最高的那个人,最终只要付出出价第二价格的费用。
3、弹性化薪酬:只拿低薪,把企业做好了,才有个人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