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书里藏着所有的答案。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习惯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揭秘生活奥秘的书。习惯对我们的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的影响着我们的品格,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阅读本书之后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秘密就藏在我们日常的习惯中。不断学习、实践、坚持,循环往复,最终到达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 你的思维模式就是你看世界的镜头
思维模式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领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重新探索自我,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这本书汇集了追求圆满人生不可或缺的七个基本习惯,它们是常保快乐成功的不变真理,放之四海皆准,不过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人类的思维以及如何转换思维,才能真正认识这七个习惯。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成熟模式图:成长三阶段
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一气呵成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由依赖而独立,再由独立进而互赖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ity)——个人愿景的原则
采取主动并不是要强求、惹人厌或具攻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
只有真心接纳“昨日之我选择了今日之我”的观念,“选择的自由”才不会成为空谈。以印度民族主义者和精神领袖圣雄甘地的话来说就是:“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因此,令人受害最省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自我领导的原则
确立自己的人生使命。确认使命也意味着,着手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认清方向。想象自己的葬礼上,你希望听到怎样的评价,那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标。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承袭了许多来自他人的“人生剧本”,也就是价值观和其他方面的制约,要想掌握自己的人生,就得改写这些剧本,或者改变既有的成见。
【立即行动】
1.想象在自己的葬礼上,你希望听到怎样的评价
2.确立重要的人生角色,并检讨你对目前扮演的角色是否满意
3.每天抽空写个人使命宣言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自我管理的原则
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所谓感情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分“安全感”。能够增加感情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和信用。反之,粗鲁、轻蔑、威逼和失信等等,会降低感情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得拉警报了。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人际领导的原则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习惯六:综合综效(synergize)——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综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一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这也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念”。习惯七就是磨练自己,从身体、精神、心智与社会情感等四个方面,增进个人产能,累积其他修养的本钱。
身体方面:维持健康——吃营养的食物、充分休息、定期锻炼。
精神方面:荡涤心灵的尘埃——我们只要花一点时间,把人生的意义和方向想个透彻,它就会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积极进取。
心智方面:不要停止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写作是砥砺自我的另一有效途径。
社会情感方面: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 the end -
记录。总结。
野蛮生长,时间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