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孤独的作家——刘亮程

    他是全中国最孤独的作家,他至今生活在没有路灯的新疆乡村院子里,他用半生写进生命的孤独,聊着无数人,他就是刘亮程。

    他是继沈从文,汪曾祺之后,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文章曾被收入教科书,但后来又被删掉了,原因是写出了乡村真实的贫穷与凄凉,但正是刘亮程这种真诚的写作,才感动了无数读者。

    五六月正逢草原的花季,雪山草原还有无尽的鲜花,我们的生命就应该浪费在这种地方。刘亮程说:趁着年轻,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等到80岁再去20岁想去的地方已经毫无意义,很多事情没有来日方长。关于当年好不容易离开乡村后又重新回归乡村,他说,因为在城市找不到存在感,每天不知道太阳从何方升起又落向哪里,我只看到树叶黄了又青了;春天来了,又去了,我在一岁岁的长年纪,一条条的长皱纹,我感受不到大地的时间,但在一个村庄活得久了,你就会感到时间在你身上慢下来,这里的水土,阳光和空气都熟悉了你。

    1998年刘亮程了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横空出世,轰动文坛,他拒绝了所有大城市邀请,依然留在乡村。他自费在菜子沟村建了一座公益的木垒书院,希望带一两个弟子在青山绿水间教书讲学,他在院子里养了很多鸡,却舍不得吃。留它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清晨那几声鸡鸣,他也从不在院子里打农药,用药,他说:把虫子喷死了,我去哪里听虫鸣呢?看到结了蜘蛛网,他也不会破坏;院子里长满了树,但他从不修剪,他说:修剪树枝是人类的想法,不是树的想法,我们在树下生活,树想多分出几个枝芽,应该由树来做主,不应该由人来促进。而书院至今也没有装路灯,天一黑,黑暗便彻底降临在这个小院,他告诉孩子们不必为自然界的夜晚感到恐惧。黑夜本身是安全的,黑夜保护了多少动物啊,所以说大自然其实是最好的教育,而村里的老宅子从一砖一瓦到怎样用木料都有讲究,所以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是读书太少,而是读的太多,应该抽空放下书本,回乡村去转一转。

    刘亮程在新书里用乡下人最朴素的语言回答了3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的回答是:我是我父亲的儿子,从我母亲那里来,要到我祖先那里去。我们都注定是要失去家乡的人,我们终有一天会让自己活成自己的故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