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年前的这个夜

      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并不出彩,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对苏东坡来说也并不是多么特殊的一天,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已于一年前横空出世。公务不是那么繁忙的东坡每天都显得那么悠闲,要么驾一叶扁舟、横槊赋诗,要么举酒嘱客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更有甚者夜饮东坡醉复醒,这是一个多么乐观的东坡先生!

      就在935年前的这个十月十二日的夜,东坡或许并没有约友人举杯更酌,早早地解衣欲睡,那个夜明月当空,月光斜斜的寻着东坡在东坡之上的雪堂屋内,照在了东坡乐观的脸上,突然间便睡意全无,有月便有诗,可这个夜没有睡意的东坡突然没了诗意,他在想念一个朋友!是哪个朋友呢?张怀民!对,此时此刻在承天寺的张怀民!说走就走,月光下崎岖的山路似乎比白天还要好走。到了承天寺,怀民亦未寝。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有灵犀,两人定是一阵唏嘘。趁着月光,两个人在承天寺的院内随意的走着,边走边聊。月光透过院内的树,斑驳的洒在承天寺庭院,在此时东坡的眼中竟像是清澈透明的湖水,而那斑驳的树影像极了交横错杂的水草、荇菜。

      千百年来多少个十月十二日,更有多少个明月夜,仅仅寥寥百余字,却让我们记住了东坡与张怀民见面的这个夜,记住了这个豁达的东坡先生,记住了这个吟诵“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哲学家。在935年后的十月十二日夜,在默写这篇《记承天寺夜游》后,再翻开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月色 作者:财深道长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财深道长阅读 1,696评论 3 5
  •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一棵树66阅读 922评论 0 10
  • 【按:“深度语文”之一“深”,必然是文本的深度解读。那么,本周我们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解读文本应该关注哪几个...
    朗月素笺阅读 558评论 0 3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5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27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