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羽心理咨询
太多人认为“想要培养一个好孩子,就要消除愤怒”是对的,他们默认打架和伤害别人都是不行的,同时他们也意识不到,对这个观念的拥护,给孩子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不断的经历着各种感受——担心、害怕、焦虑、伤心、无助、生气、嫉妒、愤懑、高兴、开心、快乐,还有爱,而经历这些并不是因为这些情绪体验是对的,而仅仅只是因为它们是存在的。
对一个存在的事物简单粗暴的去定义好坏,显然会造成很多的问题。以愤怒为例,愤怒原本只是人们在面临紧张事态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但由于愤怒可能最终会以破坏性的行为方式来爆发,所以有些人就会认为愤怒本身是具有破坏性的,其实明显的愤怒的行为才具有破坏性,并不是因为愤怒。
粗暴的对愤怒定义好坏,就像你认识一种蘑菇是有毒的,就认为所有的蘑菇都是不能吃的一个样,没有道理可言。
回到愤怒,当人遇到紧急事态时会感觉到愤怒。比如你被人打了一巴掌,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紧急事件。你可能感觉到自己被攻击了,感觉很差,对那个打了你一巴掌的人感到生气。你还会想是因为你自己不好吗,所以那人才会攻击你,在此,你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你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和被爱。虽然你的行为仍然是生气的,但你的感觉其实是受伤了的。
这种受伤的感觉你可能并不一定意识得到,或者只是模糊的意识到了。而你会怎样应对你的感觉呢?
你有很多的选择,你可以给回那个人一巴掌,你可以打他,你可以哭,你可以要求他不要再对你做这样的事,你可以跑开,你可以原地待着静默不语。你也可以告诉那个人你有多生气,而他所做的这件事给你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当然,最后你还可以问他,你怎么才能给他一巴掌而不让他产生跟你一样的感受?
你的选择跟你对愤怒的想法有关,而你对愤怒的想法跟你一贯的准则有关。如果你的准则中,愤怒是可以讨论的,那么你就能够直接问那个打了你一巴掌的人,你就能够得到理解,但如果对你来说愤怒是不能够讨论的,那么你将可能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
“打了你一巴掌”这个行为在你的想象中能够代表很多的东西。因为不喜欢你?因为他对你很生气?因为他想要引起你的注意?因为他觉得在跟你的沟通中很挫败?因为他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失控了?因为他感觉到了来自于你的攻击?无论看起来是否是合理的,但确实都有这样的可能性。而如果你不能去确认,你就需要跟上面所有的感觉做对,这无疑为你自己增加了很多困难。
而如果你允许自己相信愤怒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自然的人类情感状态,那么,你就会尊重它并接纳它就是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够理解它,且能够学会很多的方法利用它。再就是如果你能够直面你的愤怒,并能够坦诚的跟参与其中的那个人(比如上面那个打了你一巴掌的人)交流,你的破坏性行为的动力和需求就会被消解,你是能够为你的情绪做主的人,而非被情绪所扰,也因此,你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并由此获得成长。
你是随着愤怒一点一点获得成长还是逐渐使自己消失在愤怒的浪潮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