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李家小猫
万物互联的时代,互联网改变人类连接方式,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的时代。
为了赶上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在努力学习,不想被落下,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高手,甚至再上一个阶层。
大家都渴望成长,就像成千上万只鸭子,一起嘎嘎叫唤,我要知识,我要成长,那么需求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知识付费爆发了,然后囤课现象出现。
大家每天都在学习,可是为什么进步缓慢,依然焦虑,说好了学习也靠积累,也会产生复利的啊?
万物互联的时代,如果不懂得利用网络、人际关系、社会系统的引力,只凭借自己的个人努力和天赋,撬动不了社会体系。
都说阅读是最低成本的学习方式,相信大家也一定看了很多个人成长类的书籍。
古典老师说:“长久以来,个人成长类书籍有几个通病:
1.只讲个人成长,忽略社会资源的利用。
2.只谈个人经验,不谈底层逻辑。
3.只谈自己的观点,不谈知识源头。”
如果我们还一直相信被灌输的“只要足够努力不......”的思路,那必然是要被落下的。
古典老师一直就像一个学长一样,从他身上才知道,原来亲和力也是一个优势,会讲故事也是一种能力,讲着讲着故事就让我们启发良多,庆幸在成长领域有古典老师的陪伴。
古典老师打破以往成长类书籍的弊端,刚刚出了本新书《跃迁》,带着对这些成长问题的思考,带着对高手战略方法的向往,开启了解开高手破局的路。
让我来做一次知识的搬运工。这本书主要的讲的是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
01
一个故事拉开了序幕:高手的暗箱
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天才画家涌现,个个技艺惊人得让人绝望。霍克尼本身也是内大师,有一次参加一个美术馆的作品展,对于画家安格尔如何在一天之内于如此之小的画幅上画出那么多素不相识的模特,备感困惑。喃喃自语:“简直像是拍出来的照片“。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偶然得知16世纪的画家已经知道有暗箱,很有可能这些大师是用暗箱投在纸上,勾画出素描稿,然后上色。这样一来,画画变得简单多了。
经过他整理了500年以来几乎所有的画作,查阅大量资料,出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隐秘的知识》,这本书里有清晰的证据显示,16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画家都知道暗箱的存在,有相当一部分的画家,在使用暗箱。
那么如果大画家们都在用投影仪,今天各领域的高手是否也有自己的”暗箱”?
不能否认高手的努力,但他们的成就高度,没法仅靠努力达成。真正拉开他们和普通人距离的,在于他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以及选择背后隐藏的规律的伟力。这些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像杠杆一样,放大了他们的努力,让他们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在今天的这个时代,基于个体的精进太慢,只有借势跃迁,才能赶上时代的速度,我们要抓住时代的趋势,在全新的连接方式下,找到高手的暗箱,从而激发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那么趋势是什么?三大趋势:
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思考方式的改变:从大独自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核心竞争力的改变:人机合一。
高手都是利用暗箱实现跃迁式成长的,那么高手的暗箱是什么?
取势:把握趋势、底层规律
明道:理解系统运行之道
优术:个人方法论
那么如何实现自我跃迁?跃迁又分为几个阶段?
个人通过刻意学习、自我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的进步叫作自我迭代,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则是自我跃迁。
我们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个“渐进-跃迁”的过程。
跃迁式成长有三个阶段:
认知跃迁:
持续学习、阅读,突然有一天一个概念击中你,打开一个全新视野、顿悟(靠学习、解决范式问题)
能力跃迁:
按照新领悟的方法持续地积累、练习、见人、蓄势,却长久也没有什么变化,就在你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靠积累、练习、见人、蓄势,重要的是吸取能量,即借取趋势和规律)
能级跃迁:
在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和爬坡之后,正确地做出了几个选择、换了几个平台,身价、能力和水平突然上一个层次,看问题、做事情有完全不同的力道。(价值输出后的势能提升)
自我跃迁,不仅仅是能力的改变,更是认知和发展“范式”的改变。心智模式或者说范式的转变,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这是一个人认知跃迁的关键。
跃迁并不是不劳而获,它是个人努力和收益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通过巧妙地利用科技与社会规律放大而来。所以跃迁和努力精进并不冲突,只是更强调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地勤奋”。
同时,想要掌握时代魔法,还要跳出下面三个坑:
1.无法掌握自己的注意力
2.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
3.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
学会外包大脑,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的跃迁。
一个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用系统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以上是书中交代大背景,取势的部分,最让我收益良多的是下面两大块明道的部分。
02
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机会 ; 竞争越是开放,个人越需要打磨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当资源丰富的时候,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读书、识人、修炼不是重点,关键是读哪些书?认识什么人?修炼什么能力?抓住哪个机会?
这些问题,仅凭努力已经不可穷尽,需要有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经常会看到各个领域的高手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认知的差距。那么认知到底是什么,我们都知道,认知改变,才能带来行为的改变。想要有超越普通人的收益,那就需要有超越平庸的策略。
可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只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奋,用一大堆事情填满自己,没有思考清楚就去干了,别人学习什么,自己就学习什么,比如早起背单词,要读多少本书,为了完成而完成,为了打卡而打卡。
到处买书囤课和大咖学习,却从来没有利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个紧迫的问题。把自己弄得很忙,一直喊累,却从未认真想过这样做对自己的大目标有什么帮助。
宁愿这么被一个又一个的动作填鸭,也不愿意认真思考一下,到底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要是不停地有事做,就可以感动自己。
真是应了那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特别对于每人来讲,重要的那么几件人生大事,更需要想清楚后再去行动。
北大国发院陈春花教授也说,战略思维就是选择不做什么。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选择,尤其是选择不做什么。不要着急解决问题,而应该先回答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古典老师说: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区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高手战略是找到高价值区,战略性专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更少但更好的事就是高价值区域,那么如何发现你的高价值区呢?
幂律分布:发现身边的高价值区
幂律分布的特征是高度不平均且分形,这意味着每件事都要找到杠杆点。
一份努力在不同的位置会有完全不同的收益,世界是不均衡的,我们就要主动移动到高概率的地方去。
头部效应:在一个系统里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一旦成为某个系统的头部,系统就开始正反馈——微小的优势会带来更多名声,名声给你更多机会,更高收益。这又让你可以投入更多资源,继续扩大优势,最后的结果就是头部的人获得最高的增长率。
头部有巨大的借势优势,找到高价值区,找到头部,就是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
越是普通人,越是没有先发优势,越是需要懂得借力打力,利用头部效应放大自身优势。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可以进入的头部区域呢?
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高价值定义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20% 的赛场;
高优势定义为:实力排在赛场序列的前 20%。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的头部都在你身边,在你可以触及、能够参与的赛道—你根本不可能进入一个没有见过的领域。
很多人在一个公司时间长了,总是不在升职名额之列,涨薪幅度也远不如其他人,这个时候肯定要分析一下原因,自己是不是在核心业务部门,如果只在边缘辅助性的岗位,那么在这样一个赛道里,无论怎么挣扎,都不会有最大收益。
如果自己不甘心,想拓展自己能力边界,就要通过观察和判断,争取调岗到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赛道,然后逐渐地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现在教写作课的训练营特别多,新媒体写作训练营,微信公众号写作训练营等,说是教写作,不如叫写商业文案,教你植入悬念、痛点、利益点、矛盾点等,都有套路。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江湖人称星姐,最近新开了一个《下班后写作》,这算是一个很细分的写作领域,文案名字很占优势,给下班后的职场人一个新的启发。星姐就是利用头部效应,采取了差异化策略,发挥了自己的高优势。占据和影响了一大批下班后有写作需求的上班族。
古典老师给出好的战略:
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用80%的时间学习20%的精华,快速占领头部,吸引最好的资源,互联最好的人才,共同成为第一名。
03
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单维思考者永远看不懂整体的“系统思维”,看懂系统,才能破局。
面对困境,只能破局。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局的过程。其实所谓的局,就是系统。一个终极的高手能力,就是“破局”的能力,也就是系统思考的能力。
升维:解决那些无解的问题。
系统内的循环分为正循环和负循环。古典老师给出4种正循环(增长引擎)与4种负循环(死亡螺旋)。
四种增长引擎
1.好习惯
2.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
3.快速学习的知识IPO。
4.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四种亡螺旋
1.穷着越穷(忙-乱-忙)
2.投入不足
3.工作狂循环
4.做自己(求认同-找不到自己-求认同)
系统的循环写出来很清晰简单,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往里跳?
反馈回路都有一个都有一个玩死不偿命的特点:短期感受和长期收益总是相悖。
正循环的学习、健康、投入、习惯刚开始都很累,并不舒服,而负循环的开头—忙带来的充实感、不投入的安全感、工作狂的成就感,短期感受都很好。
所以人们往往为了不改变而改变。
生活中会有很多类似以下负面的“轮回”现象,如何打破这种负面循环?
不陪-分手-陪-和好-不陪
减肥-少吃-瘦-忍不住吃-胖-减肥
没产品-没客户-没产品
拖延-忙-乱-忙-拖延
搭建正循环系统,破坏负循环系统,切断自毁线路。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是首尾相连的,尽快打断这种恶性的负面循环。可以通过直接打断、引入更多资源,或者搭建新的回路来实现。
有时候就得需要这种釜底抽薪的勇气和决断。不断培养自己成为一名系统思考者,利用系统思维,开始慢慢搭建各种细小的正循环回路,让那些侵蚀你精力的负循环慢慢停止。
层级:看问题很透彻的技术。
多层系统:每一层都调用其下一层,又被上一层的系统所调用。
第一序列改变的只是状态,只有改变第二序,才能真正改变系统。
所有多层系统都有两个特点:
上层决定下层 ;
下层无解,向上一层。
不管什么系统,之所以会涌现出更高层级,是为了更高效地协调原来层次的资源。困于底部,说白了就是意识还未完成进化的跃迁,也就失去了在更高层次调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努力收益不高,就要找方法;方法论太多学不过来,就要重新设定目标。在多层系统里,每一层都是其下一层的第二序改变。
在多层系统里,我们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低水平勤奋”,其实就是“低层级努力”。因为低层次的部分好把握,也容易看到,殊不知答案根本就不在这一层。
如果总是困在底层,动弹不得,我们需要向上跃迁一层,重新定义问题,更高的上一层视野俯视下来往往有解。
古典老师说,理解复杂系统,运用系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章认知难道最大,但也是绝对值得,之前几章的思考也是来源于这一章。
的确整本书关于理解运用系统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让自己认知又提高了更深入的一层,感叹古典老师知识整合的能力,大概这就是本文关于知识方法论章节提到的“知识晶体”。
古典老师从取势、明道、优术的层面破解了高手之路,就像老师说的二八定律,对于学习这本书也一样,我们要用20%的精力掌握最重要的80%的内容。
就是老师说的,看到趋势、理解规律、升级心智,然后自我跃迁。道和术部分老师阐述的很清楚,剩下关于具体执行方法论,书中也给出了很清晰和详细的阐述,剩下真正要做的就是一边实践一边演练,有一天,哪怕受到书中仅某一点很大的启发,然后在这一点上练到极致,我们就可能超越大多数人。
很喜欢俞敏洪老师推荐序里的一句话:
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舒展从容的恬静人生。
愿我们都这可以这样温柔美丽地前行,然后一起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