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进了外包

近日,华为因为某外包公司作弊招人,被某些员工爆料。后总部前来调查,不管正式工还是外包工都被一锅端了。

这是一条大厂外包的整个生产链:外包公司给用人部门负责人好处,让他们泄题给外包公司招人,而外包公司从外包员工的工资上抽水,每月从中扣几千元,扣完半年/一年,而外包员工也得到了稳定收入的工作,整个过程简直天衣无缝。

从这个大厂,我们可以推演到整个外包招人的机制,不管是国企、政府机构以及行政单位,都在遵从某套“特定”的考试进行招人。

很难说,这些考题是否真的能筛选出所谓“有能力”的人,还是说,它正是为某些人“量身定制”的。当然,有些人完全可以不用考题,他们也不用进外包,而设置这些门槛,只是代表着你对大厂的“衷心”,以及,你是否臣服于这套系统。

照搬“应试教育”的余毒,他们把人的尺度用简单的一纸结论盖棺定论了,然后给所有人分门别类。你就只是做这个,永远被打上“外包”这个标签。

你只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办事员”,你得不到核心技能的提升,你也不能参与重要的决策,只能在无数重复的流程和事务里耗散自己,得到的稳定,只不过将他们耗干之后,任意丢弃。

人们寻求外包,为了得到稳定的薪水和相对安全的职场环境,但却要让渡自己的自主权,这变得越来越吸引人,人们并不需要多高的职业价值追求,人生的理想,在这个逼仄的环境下越来越变得毫无价值。

体制机器是一种依靠,这里面所有人寻找自己的靠山,外包能抓住的只是能得到多方的通融,少扣一点薪水。而正式员工,可以用一纸公章宣告自己的权力,以及努力抱上领导的大腿,以致更多人可以高枕无忧地寻找额外收入,过上优渥的生活。

进一步讲,这种模式也让越来越多人从读书阶段就开始计划,开辟一条稳定和权力进阶之路。

人们已经逐渐丢掉90年代对市场繁荣的狂热,逐渐退回六七十年代“吃公粮”的执着,甚至让人想到18-19世纪的俄国,人们争先恐后的攀附权贵,成为他们的附庸,老爷们高高在上,下层人一贫如洗。

也许,逐渐增多的外包恰恰说明了自由和市场在人们眼中价值的退却,人们寄希望于庞大的机器给予自己保障,同时也失去了对自我责任的认可。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很多出现社会事故中,事故方把责任外推给外包工或临时工,他们同样把自己的生命耗费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这也是唯上不唯下价值的基础。

当然,可以说,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重要决策的工作了。人们只要按部就班,遵循流程就够了,大部分人也只不过是这个系统的螺丝,本来就可以替代,并且无关紧要。

技术的结果就是这样,人服从于系统机器,并且附属于它。

真正关于人的部分,比如工作中责任的价值、工作中人性道德的展现,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

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顾客和商家之间越来越依附于空洞的话术,职业服务里越来越多啼笑皆非缺少人性关怀的规定,以及那些撇清关系、永远踢皮球的职业甩锅......

从一开始,人们文明大厦的建成都是充满了冒险和勇敢,只是打破了现世的束缚,人类才走到现在。不过,乐观点,我们可以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正如黑格尔的辩证法所引导的那样,人类永远都是在被统治,被毁灭,挣脱束缚,不断重生中发展而来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