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刚刚过去,学生们不免呈现倦怠现象。好多学生虽然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成绩不理想,感觉很没有动力。那么怎么将激励的话语说得形象,让学生听得进去,我想到了路边的白杨树,于是挤出来了一篇小文在班会课上分享:
白杨树,挺拔的树干,硕大的树冠,苍绿色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晃,发出哗哗的声响,阳光的照射下,迷离地闪烁着,巍然地屹立在那儿。它的根系发达,不怕寒流,抗风固土,常常用作行道树。小时候,家住在郊区的老楼房,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棵一棵的大杨树。一到夏天,浓荫蔽日,蝉声此起彼伏,从远处望,仿佛是一片绿岛。杨树太高大了,同一排、前后排的在空中几乎连成一片,我要仰起脸才能从绿叶的缝隙里看到蓝天白云。等到了秋天,一片片的落叶像黄蝴蝶,飞啊飞,扫下的叶子一堆一堆的,踩上去听得到清脆的响声。
留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大杨树的树干上天然生成许多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形态各异的"人的眼睛"。那一只只黑白分明的眼睛,或笑意盈盈、或怒目圆睁; 或浓眉大眼,或睡眼惺松; 或老眼昏花,或明眸妙目……
那眼睛,是树的伤痕。
在白杨树小的时候,为了增加树干的长度和完满度,加速树的生长,以获得高干无节的良材,在当年的春季,用锯子,或者用刀,把它们的侧枝砍掉,伤口愈合后,就形成了伤疤,像是我们人类一样的眼睛。
在肢节被砍掉的时候,它们肯定很疼,一定会流下眼泪一样的树液,点点滴滴。纤细的枝干,是它们的胳膊,嫩绿的叶片,是它们的手。被砍掉了手臂的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痊愈,期间,又被风霜,被雨雪,摧残和侵蚀,最后,形成了明显的伤疤,形成了眼睛。皲裂的树皮,生成眼睛的轮廓,砍掉的枝干基部,形成它的眼眸。一个伤口,是一只眼睛,一个伤口,又是一只眼睛。
那眼睛,有大有小,平静而深邃地睁开,望着过往的行人,望着过往的车辆,望着唧唧喳喳的鸟儿,也望着冬天呼呼的北风,和飘然而下的白雪。
有一年初秋,听一位学者解读现代诗,他谈到了顾城的诗《杨树》。诗只有两句:“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霎时,那个阴阴的午后,我的心受到一种震动。
噢,杨树,砍去的是多余的枝杈,睁开的是深邃的眼睛;失去固然痛楚,留下的却是理智。得与失,伤与爱,被关怀与自成长,全都含在这里了。眼睛的诞生,在诗人的笔下竟是如此庄严深沉,还有一点点残酷的浪漫。其实人的成长,不也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