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小学生导读》,距离现在快二十年了。书的封面什么样、里面的内容都记不起来了,但每次一本新的刊物发下来拿在手上的那种心情还是记得的。没有想着要去等你,但你来了,才知道原来我一直在等你。等你是一件无意识却又一直在做的事。书就像一道美食,看的时候津津有味,看完以后意犹未尽。从此,对文字一见钟情。
高中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篇投稿须知。从那时候开始,我有了一个小小的梦想,有一天我所写的东西,可以变成签字出现在眼前。我一边看别人的文字,一边尝试自己去写故事。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我的文字没有生命力,干巴巴的。那时候课业很重,卷子、习题、课堂作业,放下写字的笔,分分钟就有事来顶替了。放弃写字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了,我写过很多个故事的开头,最后都胎死腹中了,因为不满意。
高中的时候就都是自己买书看了,《许愿树》、《最小说》、《萌芽》,书店里有的我几乎都买过了。看着别人写的长篇,不经意间就会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写出一篇来,那该多美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一个习惯,每拿到一本杂志,总会先翻到投稿须知那一页,有时候还能看到征文专题,梦想在蓄力苏醒。
大学的时候,一次和室友聊到自己以后想做的事,我说我想当一名写手,以后我的家里一定要有一间书房。她不知道写手是什么,更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在家里装出一间书房来占地方。那个时候很闲,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拿来做自己的事。我是宿舍里唯一一个买书来看的人,书是我戒不掉的精神食粮。而写字呢,能够供给我养分。我写过无数字,也尝试过构思故事。我写过最长的一个故事应该有十几万字。在结构上比之前有进步,终于完整了。总觉得可读性不强,缺少吸引力。甚至我都没有把他拿出来给别人看过,我的梦想在泥土里,还未曾见到阳光。看过那么多故事,坚持了那么久,我还是不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字。我对自己的文笔丧失了信心,梦想可能真的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了。
生活中,有时候看到某个场景,听闻一件事情的同时就会在脑子里突现,这可以一个故事的引子。在我看来,这是病,不切实际,赶紧冷静一下。以前写作文的时候,我把此刻称之为灵感,有感觉了才能写好一篇文章。虽然自我冷静了很多次,但还是希望它来,不来总感觉被遗弃了一样。
我还是会写故事,不奢望通过他来实现梦想。对于喜欢文字的人来说,写字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是我写在微博简介里的一句话。是我的切身体会,看书能让人平和下来,而写字是一个自嗨的过程。12年的时候,我开始在空间里写日志,写自己,写经历,写感悟。到现在18年了,不曾间断过。每写出来的一段文字,可能推到重来了无数次。在点击发表之前,又会来回审视好几遍,一个错别字,一个符号都不放过,总希望她尽善尽美。当别人在看的同时,我也在看,一遍又一遍。所以,我写出来的日志,当时我是可以背出来的。
现在,出来工作都好几年了,工作的内容几乎都与写字无关。此刻,我还是在写字。因为热爱,因为喜欢。梦想还在,哪怕是星星之火,但他不曾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