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和解

茶馆和解

老城正阳边上,有一个福来的茶馆,掌柜张老汉五十来岁了,整天揣着个铜烟袋子,笑眯眯着眼看茶馆人来人往,湖起潮落的,这茶馆里啥人都有,卖糖芦的李大爷和卖报纸的王大叔,算是这儿最常的客了,雷打不动,就为了在茶馆门外占一个好位置,支个货摊儿,一个在门边扛着一个草靶子卖红果儿,一个夹着一个帆布袋,一个劲地喊着号外。

这天闲来无事,刚过正午,茶馆里热闹着呢,突听外头传来,咣当一场大响,跟着传来门边上的吵架声,张老汉还没有来得耸起耳朵反应过来听啥事,店小二就跑过来喊着,掌柜的,门那两货又掐起来了。张老汉扒着门框往外一瞧,嘿,李大爷的糖葫芦草靶子倒在王大叔的报纸堆上,红果儿撒了一地,王大叔正脸红脖子粗地嚷嚷:"你眼瞎啦!没看见我这报纸刚铺开吗?"李大爷也不示弱:"你才没长眼呢!我在这儿摆摊三年了,你倒好,往我脚底下挤,成心找茬是不?"

张老汉赶紧放下烟袋,快步走过去,推开人群,把这掐架的两人拉到了看堂里面去,又让跑堂沏了两碗高末,笑着说,两位老哥,都一把年纪了,还好这口,也不怕闪了腰呀,都让小辈们看着乐咯,大家消了个气,喝口茶。等李大爷和王大爷两个都看着窗外赌着气呢,张老汉便又说,李大哥,你天天在这儿卖个糖葫芦是为了个啥子呢?李大爷双眼通红后道,咳,不就是家里有个小孙子嘛,儿子儿媳打工去了,我得给孩子挣点零花,卖点糖葫芦,一天也能挣个仨瓜俩枣的。张老汉点点头,又转向王大叔,王老弟,您呢,天天在我这门外卖点报纸也不容易吧。王大叔眼眶有点红:"唉,我儿子考上大学了,学费还没凑齐呢,卖报纸虽说挣得不多,可好歹能攒点,给孩子减轻点负担。"

两人一说完,都独自神伤,张老汉接着说,您二位都不容易,都是为了家里人,您看,这一闹,李哥,你这不但闪了腰,还把糖窜子摊了一地,白便宜了外面狗子们不是,王老弟,你这报纸也是全乱在一地,只能拿回去当柴火咯。补贴家用也没有了,学费也少了不少了吧。李大爷和王大叔,两人都默默点着头。张老汉趁热打铁,你们看,怎让大家以后不在耽误挣钱了呢?我门口那块地也不窄呀,您两大门两头,各守左右两边,您二位意见如何?这 样谁也不碍着谁。去年冬天,李叔你不是家有事,急忙忙的糖葫子丢那,王叔帮你送回去的不是吗?王老弟好几次都是找李叔找的零钱,您看您俩平时谁要是忙不过来,咱互相帮衬着,李大哥帮王大叔看着报纸,王大叔帮李大哥招呼着糖葫芦,咋样?"

俩老头也各自觉得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也没有多少仇狠,王叔先开口道,李大爷,今天上我家喝一顿去,刚才我说话冲,你别往心里去。李大爷也说,王老弟,我也有错,不该嚷嚷。说着,俩老头握了握手,都笑了。

打那以后,茶馆门口的摊位再也没出过岔子。李大爷和王大叔有时候还互相帮忙,王大叔帮李大爷招徕小孩买糖葫芦,李大爷帮王大叔给买报纸的人递糖葫芦,生意都比以前好了。

不管是邻里之间的小矛盾,还是更大的冲突,只要我们愿意静下心来,听听对方心里的声音,关注彼此的需要,就一定能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