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钱是怎么浪费的?
去掉买包的钱(那是另一个话题)。
看着很多好看的衣服想买,可是钱包没那么鼓,也许认为自己不配得好看的衣服。
或者害怕别人说自己穿的太炸眼,通常人们会将“注重打扮”“华丽外形”与“不专业”、“不靠谱”的印象联系起来,然后你又默默选择安全颜色,黑白灰。
本来就不是自己喜欢的,肯定又舍不得,不!是不忍心也不愿意浪费那么多钱,所以买回来的就是没品的东西,当然很快又会压箱底了~
也许,你下定决心买了喜欢的衣服,可是没勇气穿或者没场合穿,或者没有能搭配的衣服,毕竟全是黑白灰。
或者你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可是总也穿不出曾经想象的美与气质,那是你的内在没有提到衣服的品位高度~也可能你只在乎了外表而忘记了真实的自己,没有成为自己,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
购物过程不愉快,购物结果不满意~额,当然很郁闷,本来想借由消费排解压抑心情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长此以往,就会爆发以弥补累积的缺憾,造成冲动或情绪化购物,然后钱又浪费了~
这样下来,女人衣柜里会永远缺一件衣服,也许缺的不只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
有一种购物狂和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小时候家里父母会给买很多东西,不缺,这是一种家庭习惯模式;
有的则是小时候太缺了,父母没给予满足自己需要的爱、需要的物质等,长大以后就会买很多,通过不断的买来满足小时候的缺失。
还有~低自我价值感,不配得感~~
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提到喜欢购物是还有可能是超我对自己的奖励。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包括——本我、自我、超我着三各方面,本我是指以自我为天性,本能和需要的一种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这部分不再盲目地去追求满足,而是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力争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所谓超我,指的是道德上的我。如果将本我概括为"我想要",自我则是"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该要"。超我主要来自于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社会约束力带来的影响,是人们心理的衡量标准。"超我"的特征是追求完美——一种本性得到满足,现实能够允许,自我高度赞扬的心理集合。所以购物的欲望相当于是对自己本性的满足,需要的获取,是一种超我的奖励机制。
每个人可能都有冲动或情绪化消费的倾向,只是程度不同。我想对于冲动的女性,商家在吸引顾客消费的同时多准备几种日用商品作为赠品吧,也许会缓和女性冲动购物后的负罪感,也许下次他冲动的时候还会来你这儿,至少没有全浪费!
最后
有生之年 狭路相逢
终不能幸免
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