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孩子送去学校了,天气正好,微风不燥,我沏了一杯茶,计划安安静静的在家准备即将到来的论文答辩,忽地瞟了一眼日历,下周就是父亲节,思绪一下子切换到了我与我父亲们的点点滴滴上了。
首先来说说我的第一个父亲,那就是给予我生命的父亲。他是一个篾匠,有着精湛的手艺,小时候老家的家庭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米筛、菜篮、簸箕、萝强(谐音)等;年轻人结婚编着"囍"字的席子、提篮,无不是出自父亲之手。“有家财万贯,不如有一技之长”,听母亲说,当年外公相中父亲时,这个是其中的重要砝码之一。父亲兄弟姐妹8个,父亲是长子,再加上他有手艺,自然而然的他要给爷爷奶奶分担家里的日常开销,还要挣工分等。后来我出生了,听说是在我两岁左右分家了,陆续弟弟妹妹也出生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计划生育最严的时候,我们家竟然生了四个,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罚走了,差点连房顶上的瓦片也不放过,可是父亲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说“讨米,也要把我们兄弟姐妹拉大”。那时9年义务教育还没实施,到各家做临时篾活,已经不能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我们四个的书杂费用,父亲开始到各个茧站揽茧篓的活了,并且还承包别人的责任田。那些年,父亲和母亲每天天没亮就开始出门赶去另外的村庄批发竹子,中午赶回来去稻田里打农药,晚上下料到凌晨是常事。爷爷奶奶、叔父姑姑以及左邻右舍看他这么拼命,劝他要悠着点,可他来一句,“我这是手上的活,没关系的。人只有病死的,没有累死的”。父亲的这些言行举止,影响我至今。遗憾的是45岁那年,他真的倒下了—食道癌晚期,手术过后的三年,父亲在他48岁那年的春天,他的生命就此定格了!
父亲走时,我20岁出头,弟弟读高中,两个妹妹读小学,小妹仅10岁。家里的顶梁柱走了,母亲的伤心和艰辛那是不言而喻的。父亲手术看病留下了债务,还有我们都在上学,一家人还要吃饭、继续过日子。这时候我的第二个父亲出现了,那就是我的继父。他是一个有点文化知识、同村不同组的人,并且不善言辞。经过别人的牵线,他并没有嫌弃我们家庭,然后到了我们家。刚开始我们兄弟姐妹很不习惯,母亲让我们改口,我们四个自始至终都开不了口。继父他会一些木工手艺,后来,在继父的协助下,我们家也盖了两层半的小洋房,我们四个也相继成家立业,弟弟也在外面买了房子。他非常不支持弟弟在外面买房子,我知道继父的顾虑是什么,我想有一天,他的顾虑应该会逐渐消除。我们在外面生活,母亲也出来带侄子了,继父他一个人在老家帮我们守着那个房子,守着我们那个家,让我们回家有香香的年猪肉,有大捆大捆的柴禾……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是他的生日,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他的生日,但这一天我们兄弟姐妹总会不约而同的托人给他捎去一些心意。继父他不会嘘寒问暖,只会往炉子里不停的添柴,炉火烧得旺旺;他不会甜言蜜语,只会在我们临走时,帮我们准备咸鱼腊肉,送到村头,弱弱的问一句“下次,什么时候回来?”
我的第三个父亲就是我公公了。公公年轻时当过兵,退伍后分到了国营单位负责电气,是一名有证的高级技工,后来国营单位解体后,就到浙江台州务工,担任这家公司的总工。女儿一年级时,他就辞工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用女儿的话说,"爷爷即是她保镖,又是她保姆”。我和老公都在上班,女儿放学是下午4点,自然接女儿放学的任务就落在他身上了,不论刮风下雨。每天晚上睡觉前问好女儿,明天早上想吃什么。第二早上他5点半就起来,开始给大家准备可口的早餐。女儿马上四年级毕业了,公公他每天如此,没有半句怨言。在此,也感谢公公,如果没有他的放弃和付出,我和老公也不能安心的工作和继续学习。
以上是和我生活过的三位父亲,但在我后来工作中也遇到了我视如父亲的陆总和郭工,在我刚踏入社会之际,是您们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关怀,虽然现在不常联系,但这份恩情,我永远铭记于心。
在此父亲节到来之际,祝全天下的父亲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