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白凤云 焦点网络中级16期 2020年2月18日 坚持分享第216天(本周约练第9次第10次,总46次)

约练感悟:

今天第一次约练:今天上午和张老师一起继续约练系统观作业的第三部分“系统观视角下的循环提问”。我们分别读了一下刘老师课件上所给出的一些内容。紧接着,我们就这17个问题逐条展开讨论。我觉得每个问题我们都探讨的非常的细致,有的也扩展了很多。

我又一次体会到凡事都要有个度,而这个度又是最难把握的。特别是亲人之间,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超越各自的边界,反而可能让本来应该很亲密的关系变得疏远或者说不理解,不舒服。

另外,讨论下来,我们就有了三个疑问之处:1.如果说心里有预设的话,就是不够好奇吗?比如说孩子觉得爸爸妈妈的关系不好,就是因为她学习不好。然后咨询师心里可能就有这个预设即孩子的学习好不好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那这个时候,咨询师应该怎样保持好奇呢?或者说,如果说咨询师心里有预设的话,就是不够好奇吗?2.咨询前如果需要说明一下咨询师是不能够提建议的,那如何把这一理念更好地传达给来访者呢?怎么去说呢?3.如果一家三口过来做咨询,在咨询的最后应该怎样去打个结呢?

第二次约练:今天下午进行了“怎样和经常“炸毛”的青春期孩子相处?”这一主题的集体大讨论。听了大家的讨论和分享,现在我的感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那么关于青春期“炸毛”的孩子也是有两面性的,我们不仅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的时期,本来就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时期。所以首先我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另外,孩子青春期的“炸毛”会不会是在提醒着家长要做哪些调整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节奏呢?而且青春期的孩子逐渐的独立成一个个体,我认为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孩子只是借着父母来到这个世上,他们应该有他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自由的空间,尊重相信孩子。况且,这个“炸毛”也不仅仅是青春期孩子所特有的。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炸毛”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炸毛”的背后的期待是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