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职时候,发生过一次最严重的客户投诉。
20多个来自上海、北京高等学府高等学历的客户,和当地地接发生冲突,当然地接本身存在服务不周到的问题。事发后,随团领队没有及时和我们沟通处理,事情没得到解决,使得客户直接发帖发泄。舆论已经发酵一天后,国内公司才知悉。无疑,当时已经错过了黄金24小时的公关时间,创始人亲自上阵,到群里跟每一个人道歉,答疑,积极商量解决方案,一连炮轰了好几天。
彼时,我能做的就是:一直安抚默不作声一脸疲乏的创始人,我相信总有办法可以平息客户的怒火;当时,我们敲定解决方案:安抚客户的工作涉及到品牌形象,还是由创始人完成;联合创始人和带头的几个客户达成了赔付约定。但因为有些客户不同意删帖,我们品牌部也在当天上媒体平台做了回应。我负责解决客户的证书、推荐信问题,时间就是品牌生命啊——即刻联系翻译完成证书内容,让设计师出证书模板;接着我跑遍荔湾区找到创始人指定的证书纸张。第二天,准备完毕。但我想了想,可能诚意还不够。于是跟创始人建议:“我觉得最好我们加一封道歉信,这样的致歉更有诚意一些。你觉得这样可以吗?”还给她看了看大纲,她同意了。
结果,我手写了26封的道歉信。到夜里9点,圆通快递来收件,我还在奋笔疾书,一边请同事帮忙打包,提醒他们注意防水防震。最终,当天夜里顺利寄出所有物件。后续他们收到了证书和推荐信,事件也平息了下来。有几个客户和我们成为了朋友,有2个人还来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
当然没想到这次事件后,我开启了接下来3年主导/协助处理10余次客户处理事件的工作生涯。
回顾这次经历,后来我也给各个业务部门做了一次客户投诉处理培训。其实妥善处理好客诉事件,主要控制好以下几点:
第一,时间。事发后的24小时是黄金公关时间,可以有效控制舆论发酵。过了这个关键时间,问题的棘手程度往往增长了几倍。一般客诉事件不会突然发生,基本都有前期口角、小摩擦、安排失误、服务不周的情况存在,这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小事化了,把客人安抚妥当即可。
第二,理清客户需求和责任方。事情已经发生了,无论是哪方过失,首先调整心态冷静收集好客户的反馈,分析以下几个内容:1.逐个分析投诉事件,判断哪些是我们的失误/造成的误会;2.这些失误/误会需要赔偿吗?赔偿的理由是什么?赔偿的预算是多少?3.哪些道歉说明需要用客观的、不可抗力因素去解释?4.哪些需要采用强硬/柔和的手法去执行?
客户在不满或者愤怒地表达中,可能有很多无意义、非主要的指责,过度索赔甚至对我们人身攻击。因此我们在分析后应该抓住重点,尽量限制问题范围或者从比较容易处理、性质不严重的问题开始着手,开始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第三,分析客户情况。1.判断有多少数量的客户存在一致意见,而谁又是领头羊;2.思考有哪些客户其实没有那么大意见,可以通过好言好语劝服协助我们。
确定之后,就可以找客户突破了。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利益:
“关于XXX事情我们非常抱歉,这次致电来是想和您讨论赔偿的事情……当然您在大家眼中最有话语权,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所以我们为了表示感谢,决定追加XXX元的XX项目建议奖励,相信接下来有您的帮助,我们的项目会越来越规范。”
第四,实践。如果这样软化沟通,潜移默化,给对方抬高位置,一般可以顺利解决。谈妥之后,后续就是法务和财务的事情——有政府部门管理的服务业,最好和客户签一个和解书、关于XXX的投诉处理的说明,及时支付赔付款项,保存所有材料。以免客户日后有其他违背约定的行为多次赔偿。
客观情况中,会存在过于理性或者过于激动的客户再三拒绝交流的行为,这时候需要品牌出动,先对事件做官方声明,同时寻找官方平台交涉不实言论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