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小我就生活在湖南湘乡市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 ,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座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很近,又知根知底,那时候很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远嫁的。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近可以相互照顾。经人介绍,我的父母就这样相互结合了。那时候还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是国家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的年代。父亲和母亲年龄相差无几,才两岁之隔,虽然都是50年代末的人,爸爸是57年,妈妈小两岁,出生于59年。但是爸爸却是家里七姊妹里面的长子,从小就和爷爷奶奶承担着大家庭的负担,而妈妈家里虽然也是农民家庭,但是是家里的老小,用我们家乡话就是幺妹,从小被外公外婆和哥哥姐姐宠大的。而且父母都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读了高中的孩子,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父母可以算得上是高材生了,要知道即使考上了,培养一个高中生真的挺难的。听奶奶说爸爸考高中时,本来前一年我大姑本来就占了村里面的一个保送生名额了,爸爸后一年考绝对不可能再保送了,而且爷爷奶奶也并没有给爸爸太大压力,没想到从小就懂事的父亲自己很争气,本来平平淡淡的成绩,最后那一年才突然知道要发狠读书了,本来爷爷奶奶还担心爸爸会考不上,奶奶说都没想到还被爸爸考上了,而且还是那时候的重点高中。要去学校寄宿了,家里没有被子,奶奶说她把自己的被子拿给爸爸,大冬天的自己却盖着那时候用来防雨好不保暖的蓑衣。
其实妈妈考高中的时候也考上了,虽然只是普通高中,那时候我外公就对她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因为他们不像爷爷奶奶虽然世代务农,但是还是很崇尚文化的,想法设法让子女多读点书。妈妈就回答外公说大哥读了高中我也要读,凭什么您就只送大哥读高中呢,我也自己考上了啊,你也得送我去读。但是我的外公哪里再拿得出钱来给我妈妈读书啊,妈妈说只是那时候比较幸运,妈妈的伯伯,我称呼为大外公的那个人,那时候有工作铁饭碗,有工资,所以手头的钱也宽裕些,刚好在旁边听到了妈妈和外公的对话,就拿出手里仅有五块钱对我妈妈说:妹子,既然你那么想读书,伯伯支持你,送你读,这个钱你拿着去交高中的学费吧。也因为这样,妈妈才非常荣幸的读完了三年高中,记得妈妈说那时候从学校回趟家都很不容易,得走几十里山路,由于寄宿在学校,家里又少有钱能够去食堂吃饭,所以回去一趟就会从家里带很多炒好坛子腌菜去,因为酸又咸,才可以保存时间久点,因为那个年代连冰箱都没有。带过去的菜会和同学一起分享,也是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读完了三年高中。在那种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的年代,能读书认字的人都已经算得上是很有文化的人了,何况还是个女高中生。所以就经常有老师请妈妈去代课,妈妈那个年代是穷教师的年代,不像现在这么重视教育,代课老师就更穷了,所以妈妈代久了就有了异心,觉得没前途,也看不到以后的发展会那么快,那么重视老师,而且又觉得做老师还辛苦就中途放弃了。
爸爸早两年高中毕业,刚毕业出来就验上了兵哥哥,那时候国家大力支持人们去保家卫国服兵役,没想到爸爸这次又奇迹般的过关了,说来挺可笑的,爸爸说来挑选兵哥哥的人让他闻味道说出那瓶气体的名字,爸爸说其实他根本就没闻出来,因为鼻子失灵,但是那时候才17岁的爸爸就很想被选上,一是可以为国争光,同时减轻家庭负担,去部队就等于是半个吃公粮的人了,而且以后退伍还有国家分配工作的可能。所以就瞎蒙着说了那个汽油,直到后来爸爸提到此事的时候都觉得是自己走运,因为他直到后来都搞不清楚是因为自己蒙对了,还是那时候选拔不那么严格,而且人的主观臆断占主要因素,所以带着水分也顺利过关了。去部队不久,因为有人介绍,所以有一次爸爸回来从山东部队探亲的时候奶奶就提到妈妈说,村对面的外公家有个女儿也就是我妈妈高高大大,又读了高中,说有人说媒,让爸爸抽空过去看看那女孩子,由于爸爸那次回来匆忙,时间紧凑,所以在听到奶奶这样的描述之后一直都很孝顺的爸爸于是就答应奶奶下次回来探亲一定多抽点时间过去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