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来晚了

昨晚十点四十,我躺着床上刚要入睡,听见哭声和吵吵声掺杂在一起,感觉刺耳还听不清,但是可以确定是不远处的邻居起了家庭纠纷。

对于所有的邻居我都不了解,也没有能力让他们停止争吵,所以不过问。现在不止是我,而是大多数人对邻居家的矛盾不关心。

我努力不让自己受外界声音的干扰,可是声音越来越响,仔细一听是孩子大声哭,妈妈使劲吼,还有呱呱呱地拍打声。不用说是孩子不听话挨打了,到底是孩子犯了什么错导致妈妈这么生气地打?好奇心驱使我下床听个明白。

我拉开卧室的门,声响更清晰,又推开厨房的门,说的话居然能听清楚。

我的耳边响着孩子的哭声、诉说声。妈妈的巴掌打在孩子身上清脆的呱唧声,一下接着一下地响着。说实话我有些不忍心听。

孩子边哭边说:你别打了,我改了,再也不来晚了。

妈妈边打边说:我让你九点之前回来,你居然敢十点半来,我看你越来越大胆,叫你来晚,叫你来晚,改了,即使改了这回也得打,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原来妈妈是嫌孩子没按规定的时间回家,引发一场母子战争。

这家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不久前被他妈妈打的脸青一块紫一块,并且肿的两只眼睛只有一条缝。

孩子的话提醒我,家庭所谓的规矩就是巴掌,给他说十遍乃至百遍的道理不如一巴掌打过去有记性。孩子认错后妈妈继续打是加深孩子犯错挨打的记忆,让他记住以后只要回家晚就挨打。

我们中国有句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为什么以前的人那么孝顺,就是因为父母有孩子犯错就打的权利;为什么现在孝顺的人越来越少,就是因为父母没有使用用巴掌惩罚孩子的权利。

我不打孩子,也不赞成别人打孩子,我在思考一种方法:不打孩子还能把孩子教育好。结果是:没有。

这一阵子我也为儿子周末出去晚归伤脑筋,道理和他讲了,并且他还有因回家晚被吓哭的经历,但还是半夜回家。

我若是像这位邻居一样打到孩子求饶,结果一定不一样,只是现在儿子大了,我已经不是他的对手。打不得,说不得,所以继续晚归。

教育孩子还是老法子:先说两句,不听就打,道理远不如巴掌有效。

可惜的是我明白的似乎晚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