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自我意象和习惯是结合在一起的。其中一方改变了,另一方也会自动改变。我们的习惯完全就是个性的外衣,它们不是偶然或偶发的。
我们的习惯就像衣服一样合身,它们同我们的自我意象,同我们整个的个性模式相一致。我们有意识地,谨慎地培养新的好习惯时,自我意象就容易不适应旧的习惯,需要换上新的“款式”。
当提到改变习惯性行为模式或者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直至它们成为自动反应时,我看到很多人都畏缩不前了。他们把“习惯”与“癖好”混为一谈。癖好是指你觉得有强迫性的行为,它会引起严重的萎缩症状。相反,习惯仅仅是我们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而不需要“思考”和“决定”的反应,是由我们的创造性机制来执行的。
(一)
我们的表现、感觉和反应足有95%是习惯性的。
钢琴家用不着“决定”该弹哪一个琴键。舞蹈家用不着“决定”脚往什么地方移。他们的反应是自动的,不假思索的。同样,我们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也容易变成习惯性的。过去我们“学到”:特定的态度、感觉和思维方式是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现在,只要面临我们所认为是“同样的环境”,我们往往按照同样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和行动。
这些习惯和癖好不同,只要费费心思做个决定,在练习或形成新的反应或行为,习惯就能修正改变、甚至完全扭转。钢琴将要加以选择的话,可以有意识的决定按另一个琴键,舞蹈家可以有意识地“决定”学会一个新的舞步——而且没有什么苦恼。
(二)
完全学会新的行为模式需要的是不停的注意和不停的练习。
你穿鞋时,习惯上不是先穿右脚就是先穿左脚。你系鞋带时,习惯上不是把右手的鞋带从左手的鞋带背后绕过来,就是反着绕。
明天早晨,你想好要先穿哪只鞋,怎么系鞋带,然后,你有意识地下决心在21天里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先穿另一只鞋、按相反的方向系鞋带。
每天早晨以特定的方式穿鞋系带,用这种简单的举动提醒自己;在这一整天里都要改变其他的习惯性思考、感觉与行动。再系鞋带时对自己说,“今天我以一种新的,更好的方式开始。”然后,一整天都有意识的向这样的决心:
1、我要尽量精神愉快;
2、我对别人的感觉和行为要友善一些;
3、我对别人及其错误、失败和过失要少苛求,多容忍。尽可能从最好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行动;
4、我要尽可能的表现得对成功有把握,觉得自己就是我所希望的个性。我要练习在“行动”和“感觉”上都像是这个新的个性;
5、我不让自己的观念给事实蒙上一层悲观和消极的色彩;
6、我要练习每天至少微笑三次;
7、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的反应要尽可能的冷静和有理智;
8、对于无力改变的那些悲观的和否定的“事实”,我将完全不予理睬,拒之于头脑之外。
简单吗?当然简单。但是上述行为、感觉和思维方式的任何一种,都会对你的自我意象产生建设性的有利影响。坚持练习21天,“体验”这些步骤,看一看忧虑、负罪感或者敌意是否会消失,看看信心是否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