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游历了两座城,一座是《边城》,一座是《围城》。我是在上班途中的地铁上读完这两部作品的,读完之后,我默默地合上书,神游般地注视着前方,眼珠一直定格在某个角落。等我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坐过站了。
我陷入了沉思,我在思考,思考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的人生......
其实,这两部作品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读了,记得刚开始接触这两座城的时候,我还是个青涩无知的小女孩,当时对书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并没有太多的感慨,无法准确的理解小说里人物的情感细节。
而现在,对于年近三十的我,既经历了《边城》中因为两情相悦而表现出浪漫美好的理想主义,又经历了《围城》中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后表现出矛盾与纠结的现实主义。而今再读这两部作品,心里可谓是藏着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城,也都身处围城之中。围城因为有围墙而被设限,而围墙的边界是随着我们内心而改变的,是可以随着一个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的。一个人内心越强大,包容心越强,边界就越远,围城内的领域也就越大。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困惑迷茫的时候,总是以为城外的世界似乎更精彩,城外的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以为城外就是一座美丽的边城,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痛苦。因此,当我们为了摆脱痛苦而渴望解开心灵束缚时,我们往往选择逃避。我们想要摆脱现在的生活状态,想要逃离自己的围城。殊不知,当你想方设法的逃离出去后,其实是进入了另一座围城,而这座围城不一定都是美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我们同样还会面对很多困惑和烦恼,甚至有可能比我们逃走的那座城还要多的多。
钱钟书写《围城》主要描述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之城,而沈从文写的《边城》给大家展示了翠翠和傩送甜蜜的恋爱之城。如果婚姻是一座围城,将两个人乃至两个人所在的家族都围在这座城里,那么恋爱就像是围城外的边城。如果恋爱是围城,那么单身就像是边城。围城和边城是相对的。
我觉得,婚姻这座围城犹如中国古代的城一样也有内城与外城之分,如果外城住的是我们的爱人,那么住在内城的就是我们自己。其实内城与外城之间有一个相对和谐融洽的比例关系,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这个指标到底是如何分配的,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么,如果一个人过于自我,就会侵占对方的领土,造成内城空间过大,这时我们的爱人就惨了,当他们感觉留给自己的外城空间过于狭窄的话,就会试图逃离这座他们认为已不适宜居住的围城,当然所采用的方法略有不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外城城墙破裂,婚姻出现危机。
突然想起了张宇的一首歌《给你们》,正好能够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一定是特别的缘份,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他多爱你几分,你多还他几分,找幸福的可能。
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相对于恋爱来说,婚姻中双方需要退让的情况更容易出现,退让尺度更大一些。其实,只要留给对方的空间大一些,再大一些,彼此间的心灵沟通多一些,再多一些,婚姻可以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升华。
有人说,爱情是一碗汤,要趁热喝,凉了,则汤味尽散;婚姻是一杯茶,得慢慢品,快了,则茶韵未生。故爱情讲究味,强调口感;婚姻讲究韵,强调心契。
最后,希望处在婚姻围城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像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婚姻一样,拥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