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二百零六:《秋夜曲》王维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作者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诗解

⑴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⑵桂魄:即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

⑶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⑷已薄:已觉单薄。

⑸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⑹殷勤弄:频频弹拨。

⑺空房:谓独宿无伴。

译文

月亮初升,已经开始有秋露了,

罗衣显单薄却没有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

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诗韵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少妇在秋夜里思念丈夫的情景。清凉的秋夜,还穿着单薄衣服的她立在屋外,拨弄银筝,不肯回房。因为害怕独守空房,可见她凄凉的心境。

诗人以巧妙的构思,集中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一股淡淡的哀怨流露出来。

前两句“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亮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

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

“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

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心怯空房不忍归”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

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深刻的刻划,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秋夜曲 [唐代]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首句点明时间,夜幕初...
    修源正本阅读 191评论 0 1
  • 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
    汉唐雄风阅读 1,590评论 0 5
  • 导读: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
    课后辅导陈老师阅读 525评论 0 2
  • 谋划了好长时间的线上微课,终于开讲了,从起初的各种担心、各种设限,到变成现实。其实只要你聚焦、想好了,就可以,想—...
    Martin_马丁阅读 190评论 0 0
  • 资深心理治疗师 Meg·Jay的TED演讲。 20多岁对你来说,是能对你的感情、幸福,甚至是这个世界能做的,最简单...
    云呐_云呐阅读 5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