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在家排行老四,上面两哥一姐,不是备受关注的那种。平时家里人也都是各人做各人的事。父母也整日忙个不停,只要每天吃饭的时候到场,父母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其他的,并没有过多的交流。
转眼潇潇八岁了。这年秋天,天已渐凉,正是秋收秋种的季节。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很多人,祖孙三辈四人。年龄最长的,爷爷告诉潇潇叫二大爷和二大娘,是爷爷的干儿子和干儿媳,还有二大爷的儿子,一个高大帅气的成年男人,爷爷让潇潇喊二哥,还有一个和潇潇一般大的小男孩叫小宝儿,也和潇潇差不多高,他要给潇潇喊姑。他们还带来了一条小船和渔网,很稀有,因为潇潇的家乡是没有船的。还有一条给他们看船的大黄狗。他们从山东来。
他们是来打鱼的,打完鱼还要拿市集上去卖。潇潇也曾见过他们打的鱼大而白地在船舱里跳跃。
爷爷每天都得陪他们,公分都不挣了。还需要在潇潇家常住。潇潇觉得很好奇、很好玩,家里来这么多人还不走了,得多热闹啊。
但是,很快,潇潇不再像他们刚来的时候那样高兴了。因为每天晚上二大爷他们祖孙四人回来,潇潇的母亲就要给他们做一桌子的饭菜,饭桌上有他们四口人,还有爷爷,母亲忙碌不得空上桌吃饭,父亲也忙,常常赶不上饭点,所以饭桌上稳稳的就是爷爷陪他的干儿子、干儿媳、干孙子、干重孙一起吃饭。等他们吃饱了,潇潇和她的姐姐、哥哥们才能上桌吃饭。姐姐、哥哥们都懂事,知道这是规矩,不说什么,父母也是。但潇潇就不一样,她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和姐姐哥哥们不能上桌吃饭,要吃别人吃剩下的。
这道理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呢?看着自己母亲流汗、烟熏火燎地甚至带灯给他们做饭,而自己的孩子却只能吃剩饭,潇潇的心里就莫名滑过“不公平”这个念头。最多,母亲怕她饿了,给她卷一块煎饼,中间只卷一小绺菜,根本吃不到菜味儿,一天、两天她都不说什么。但时间久了,潇潇,这个好吃的小姑娘就开始闹腾开了。
一天晚上潇潇好不容易熬到了吃饭的时候还没有睡着,就嚷着要上桌吃饭,爷爷、父母都不同意,二大爷也不肯讲情让她上桌子。闹腾久了,母亲没辙,同时她也为自己的孩子抱不平,就让潇潇上了桌,却也很生气地指了指潇潇的额头,说就这个丫头好吃。因为母亲也不忍委屈自己的孩子,并叫潇潇想吃啥就叨啥。惹得二大爷、二大娘和爷爷瞪大了双眼。因为他们见识了母亲的“无礼”,只有二大娘笑着接着,说,来,和小宝坐一起。终于,她和小宝儿一样可以上桌吃饭了。
其实潇潇吃的并不多,只是她想拥有一个和别人一样的吃饭的快乐的感觉。自此二大爷在潇潇家的日子,家里的孩子都可以上桌吃饭了。潇潇每天看着二大爷的小船早上离开又在晚上归来,感觉亲近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