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丢丢《每天听本书》D24——《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 2017.7.14
今天写一本读的书,是对我人生意义重大排名第一的书。这是很久之前的一篇文字,今天看来感触更深,并且庆幸自己可以做这样的思考,并且做出改变。
这是一篇血淋淋的自我剖析,放出来提醒自己,也希望可以让你思考。
先说一件事:过完年和老公在妈妈家分开后,他回去上班,我带孩子回家。
两天,老公一个电话也没有,我自己在心里憋着劲也不给他电话,心里一万个想法在奔腾:我都发朋友圈说下大雪不好往回走也不知道问问我是怎么带孩子回去的!这大雪天我带着孩子拎着大包小包的也不知道问一下!第一天不打就算了,第二天还不打!也不问问孩子过完年回去上课行不行!我自己带着孩子还适不适应!心里根本没有我!
——其实,也不能这么想吧,他挺忙挺辛苦的,虽然他不是那种会关心人的人,很多事情想不到,可是你说的他都听啊!可是为什么不能打个电话!再忙有奥巴马忙吗?人家都说了男人如果以忙为理由忽略你那就可以放弃了,那是最站不住脚的借口!
——突然一个刹那观照到自己这样负面的想法,心里惊觉,脑袋里怎么老是有这样负面想法呢?为什么老是自己在心里较劲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呢?这不是典型的张德芬说的那种受害者心理吗?
想到这,其实我心里其实已经不像刚刚那么闷闷的生气了,能感觉到观照到自己这些负面思想的瞬间,紧绷的身体部位就已经开始放松。
于是我开始给老公打电话,一个不接,两个不接,三个不接……已经是晚上10点了,心烦意乱的我又开始怒火中烧:为什么不接电话?现在这么晚了,不接电话就两个可能,一是在外边应酬,这么晚了,饭肯定是吃完了,肯定是第二场在欢场得瑟呢!二是做什么坏事不方便接电话故意不接吧!!靠,这日子还怎么过!离了得了!
——呃,这么轻易就想离婚啊?离婚之后该怎么办呢?(然后脑海里瞬间闪过各种解决办法)怎么还不接电话!靠!你不是不接嘛?不接我就一直打下去!——突然间又观照到自己这样负面的想法,身体瞬间放松,怒气也瞬间降低不少,虽然电话还在继续打,可是心里已经告诉自己待会跟老公说话不能先入为主的就带着怒气。
突然电话通了,耳边老公的声音传来,带着一点点沙哑、疲惫和迟缓,背景中听到各种男人说话的声音,有点嘈杂,可是绝对不是我想象的那些个场景的声音。
我问:干嘛呢?老公说:吃饭呢!我说:骗人吧,这个点儿了什么饭局还没散!老公开始解释,是和谁谁吃饭,谁谁来晚了,谁谁又刚刚到,所以还得继续喝。
听着他疲惫的声音,我有点点心疼,叮嘱他少喝酒,吃点解酒的东西,可是还是撒娇的埋怨两天也没有一个电话,老公说:他也想打来着,可是事情太多,回来就接个活儿,昨天还通宵加班赶方案。今天本来合计歇歇,结果还得在这喝酒,然后又唠唠叨叨的说了家里的一些事情该怎么安排。
我跟他聊着,心里一点脾气也没有了,还有一点点难过,眼睛有点湿润——老公这样辛苦,我怎么老愿意往不好了想他呢?就像老公老说我的那样:你哪都好,就是愿意瞎想,你能不能不老把我往坏了想?
其实我自己表面看起来应该算个乐观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都很少抱怨,指责是谁的错误或是埋怨谁,而是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问题,生气也很少会发脾气,只是默默的在心里自己消化、调整,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也尽量想好的一面,所以总给人乐观、豁达、坚强、隐忍的印象。
我也老以女汉子自居,动不动就说自己是男人,有人评价我说:那是因为你有男人一样宽广的胸怀。可是就是这样的我却总是脑洞大开,思维无比发散,看见一件事的开头就已经在脑海里上演各种情节直到结尾,而且多是情节跌宕起伏、结局艰难晦涩。
看到什么别人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也总容易往自己身上联想,典型的被迫害妄想症。
小时候看缉毒的纪录片,有的人因为好奇心走上吸毒的道路不可自拔,我就在心里暗自担心,万一自己长大也好奇怎么办?
看见人家说得癌症的大多是心思重愿意生闷气的人,我就想:完了,我不就是这样嘛?怪不得算命的说我寿命不长,原来是这样!
怀孕的时候有几天自己一个人在家,脑海里简直上演了最悲惨孕妇的大电影,情节曲折精彩的堪比大电影——时而幻想着家里来了劫匪,我勇斗歹徒不幸负伤,报警也说不明白自己家在哪里怎么走(我是路痴),警察搞不清楚方位、迟迟不到,打了120还被大雪阻隔寸步难行,最后自己躺在血泊中奄奄一息……老公回来追悔莫及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时而幻想着自己挺着大肚子笨重的走在湿滑的雪地上,尽管处处小心还是脚下一滑,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两年从看张德芬起,零零散散的接触了一些灵修的东西,发现这些年自己的一些挫折和不如意其实多半是自己的问题。
自己从小到大都是毋庸置疑的学霸,偏偏高考出岔子只上了个三流的大学;大学里学习氛围不浓,凭着底子吃喝玩乐也能拿奖学金,日子过得得过且过的;滚带爬的考了研,开始恋爱,整个读研期间稀里糊涂的专心沉浸在二人世界中,书也读的乱七八糟。
毕业之后找工作也没什么目的规划,合适的就投简历,捡了个工资高的就去做,第一份工作做商业地产,做了三年,从初入职场的菜鸟到升了职,成长是有的,可是并不系统、不能独当一面。
就在我做的项目前期规划完成、开始正式招商、马上要出结果的时候,我开始怀孕生孩子,孩子出生后为了照顾孩子方便回到家乡进入体制,三年努力的最终果实一口没吃着;进入体制,家里的老人倒是满意的很,觉得这是我最好的归宿。
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实我不喜欢也不适合这个工作,好在自己是那种哪怕不喜欢也会努力做好的人,工作了几年也算顺利。虽然从整个家庭来说,这份工作真的适合去照顾家庭,我也受益匪浅,可是从个人事业和价值观上来说,成就感真的几乎为零。
这几年后知后觉的开始思考人生,开始对心灵成长、灵修一类的东西有所涉及,发现自己的问题真的可以用里边的理论来解释。
而且东西看的杂了之后,发现其实好多东西是殊途同归、讲得其实是一回事,哲学、宗教、心理学、神经学、量子物理学、化学、甚至占星、风水、周易八卦某些东西都是相通的。
这里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唯心主义,而是真的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自己看似已经非常努力、坚强,可是却总是遇到比较狗血的剧情、真人演绎什么叫坎坷人生路?
墨菲定律说: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简单的说就是怕啥来啥。用这来解释我的人生简直太合适不过,一天天的胡思乱想,可不就曲折不断嘛!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当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而更要命的是在你产生各种情绪的时候,下丘脑会分泌出一种叫胜肽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情绪会分泌出不同的胜肽,这些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上千个感应器接受。
久而久之,感应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就会产生饥饿感,比如,如果他习惯了吃生气的胜肽,而你又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就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这种模式有很多,自卑、无用、被抛弃、不被爱、不被尊重、付出没有回报、不够好等等。
而对照我自己的模式,不被爱、不被尊重、付出没有回报、不够好、不自信是最明显的。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模式呢?
德芬以及很多灵修大师、心理学大师都告诉我们说:人生的一切问题其实都可以追溯到你的原生家庭。
我的爸爸妈妈原来在农村是农民,我十岁的时候为了家庭更好的未来他们来到县城成为工人,后来经历了下岗,为了生计做过小生意,失败后一直到处打工供我和妹妹上学。
爸爸妈妈下岗的日子很清苦,可是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没有因为钱的问题耽误我和妹妹的学业,都是你能读到哪里就供到哪里,我和妹妹都完成了最起码的大学教育,我自己更是继续读了硕士。
爸爸妈妈在农村其实算是励志的典型了,凭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农村、在城里站住了脚,给了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机会。
在县城里读书到高中最后考大学是最普通的道路,大多数的孩子无论几流大学至少都会接受起码的大学教育。
而在农村能上大学的孩子得是出类拔萃的才有机会,是属于少数派的。其他的孩子能选择的道路其实不多,要么当兵、要么小小年纪出门打工,在人生刚开始的分岔口上就已经没了选择的机会、被落下一大截。
现在打心眼里感谢爸爸妈妈,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的养育我们,让我和妹妹有更好的平台、更多的选择。可是毕竟受限于他们的知识水平、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等等,也给我留下了一些“负面的人生模式”。
比如不被爱、不被尊重这一点,我妈简直一点没剩的遗传给我了。
我妈最常说的口头语就是:我一天天累死累活的,没一个人可怜我,都烦我,都稀罕你爸!他就会装好人,有什么话都是背后嘀咕,当面不说,得罪人的事都是我干的!我不管,看不惯我就要说!我管你们稀不稀罕我呢!不稀罕拉倒!
——其实真是冤的要命,我和妹妹真的最心疼她,妈妈身体不好,下岗的时候打工吃了不少苦,可是都是咬牙坚持,拖着那样的身体还帮我和妹妹两个人看大了孩子。我儿子三岁入园后接着就去看妹妹的,中间都没喘口气。
在我看我妈简直是拥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妇女的典范,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任劳任怨,除了脾气不好哪哪都好,所以有什么事都惦记着我妈。可是妈妈却总是觉得大家都烦她都不喜欢她。
而观照我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也几乎是跟妈妈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觉得自己努力做好一个妻子的本分,进的厅堂、入得厨房、能赚钱养家、还能貌美如花。
周围的亲戚朋友对我的评价也很高,都说老公找了个好媳妇。我可是我总觉得老公没有认识到我的好,总认为他对我不好,比如最开始那一幕。
其实细想想,很多时候是自己先入为主的给自己定了个不被爱、不受尊重的基调,然后发动全身的雷达去搜寻这样的证据,一点点蛛丝马迹都被我放大拿来证明——你看看,我说的没错吧!你果然不爱我、对我不好!!
还有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个人生模式,其实以前没发现这一点,只觉得自己拥有中华民族传统的谦逊美德,为人低调、不争。
可是仔细回顾以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发现其实潜意识里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法做好、胜任一些事情:
自己开发的客户被上司分配给私人关系更好的同事,自己心里虽然不舒服可是也接受,告诉自己,我是新人,维护不好这么大的客户;
在领导缺位的情况下,我顶着压力干着领导的活,协调团队推着项目往前走。后来大boss找我谈话暗示可以提条件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够资历不敢要求升职加薪,而后来新来的领导资历也没有比自己高到哪里去;
参加比赛,虽然自己有那个实力,可是总觉得肯定拿不了第一名,可别拿倒第一就好;
就连打羽毛球的时候,有的球明明自己可以打到,可是总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厉害打不到不肯再努力一下去救球,赢了觉得不好意思,输了虽然有点点失落可是觉得也无所谓,似乎这才是自己可以匹配的结果……
观照到自己这样的模式后,我开始按照很多书里说的那样追溯到自己的原生家庭、追溯到自己的童年,看看是什么让自己有了这样的模式。
我妈妈,或是说他们那一代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跟现在这样鼓励式的教育截然相反,简直要往挫折教育上发展才好。
别人夸我学习好,妈妈心里哪怕高兴,嘴上也肯定要“谦虚”几下的:好什么好,人家算命说她考不上大学的,白费!或是,学习好有什么用,木独独的(就是不善言辞、不会交际)!
小时候的我内向、敏感、自卑,不太会说话,见了人也不会大大方方的打招呼,顶多笑笑,按我妈的话说“一龇牙就拉倒了”,这跟我先天的性格有关,也跟我妈这样“谦虚”的否定不无关系。
后来上了大学、工作,见的人多、事多、经历多了,慢慢的锻炼不再那么内向、敏感,可是骨子里的那份不自信依然如影随形。
说这些丝毫没有埋怨爸爸妈妈的意思,只是想分析自己的人生模式。按照张德芬的说法,这就是一个人要修炼的人生功课,每个人都会有。
自己这样的模式也有自己先天性格的原因在里边,同样的家庭环境、同样的爸爸妈妈,妹妹和我的性格就完全不同。
所以,如果以原生家庭影响的借口沉浸在自己的问题中无法自拔,那绝对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不肯好好修炼自己的人生功课,怪不得别人。
以前没看张德芬的时候没注意到自己这些问题,现在开始一点点的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发现其实自己不了解自己很多年,一些坎坷和磨难真的是自己创造给自己的。
我人生当中很多这样负面的人生模式,都是自己先天的、以及原生家庭遗传给自己的模式,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那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呢?
很多灵修大师都告诉我们:可以的!
要想改变这样的模式,需要自己回归到自己的内心,观照自己的惯性思维,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正爱上自己。
然后一点点的修炼内心的力量,给自己最美好的祝福,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值得得到那些美好的事物。
然后专注当下,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爱你的家人、朋友,爱你的生活、工作,最重要的是好好爱自己,多看看这世界的美好——能做到这些,其实已经就是一个幸福的幸运人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