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在京所登第四座山,比之香山、蟒山、百望山,其海拔最高。
入山之初,门人赠祈福挂牌,寄语心愿,心诚则灵,有免费茶铺,大碗香茗,解渴清心。昔妙峰山共襄盛举,善男信女施粥舍茶,为经年美传,然能沿存今日,也属不易。——感恩。
继而沿上香古道前行,山路时平时陡,时狭时阔;路石或乱或齐,或凸或没。群峰峻秀,明怡神之目力;夏木荫荫,畅清爽之呼吸。抬头可望,千年苍翠之奇松;放眼能达,万间俨然之楼宇。佛性见于山道,鸿儒留其墨宝。更有怪石、古刹、野果、异卉。从山巍巍,叠岭峨峨,冲突地壳,沉浮海波。历阳光之炽热,经雨雪之冲刷。明万物共生之天机,展宇宙同存之道理。
同游者多半途而返,或言体力难支,或说时间不足,有甚者,至顶而回,路劝游人:“归去耶,山顶无甚大观。”一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为人师之嘴脸。同一景物,视角因人而异,感受其实不同,岂可从他人之论乎!
果然登高之绝顶,看玉宇之澄清。可眺京华之轮廓;可瞰海淀之全景。山原之上,绿树葱茏,莺飞鸟鸣;峰峦之下,原隰郁茂,百草滋荣。有柏油路蜿蜒龙蛇,襟带群峰。娇容不彰,英雄为之折腰;霸态内敛,帝王为之俯首。
此山是太行余脉,南连小鹫峰,北接凤凰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此一游,聊作此记,但求娱乐,不必矫情。